东山县

更新时间:2024-09-15 20:54

东山县,隶属福建省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濒南海靠近广东省潮汕地区,西隔诏安县,东北与漳浦县为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地面积为243.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为1845.7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东山县常住总人口22.07万人。截至2023年8月,东山县辖7个镇,县人民政府驻西埔镇白石街县府路3号。

历史沿革

秦王嬴政三十三年(214年),平定百越,建南海郡,东山入其版图。

西汉元鼎六年(111年),南海郡置揭阳县,东山属揭阳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建义安郡绥安县,东山属之。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县并入泉州(治今福州)龙溪县,东山随属之。

唐垂拱二年(686年),建漳州怀恩县,东山改属之。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撤怀恩县,并入漳浦县,东山归属漳浦。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东山置铜山守御千户所。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诏安县时,划东山之五都归之。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铜山守御千户所辖境也归诏安县,东山结束两属历史。

民国五年(1916年)5月1日,以东山岛及其周边诸小岛(以上由诏安县析出)和古雷半岛(由漳浦县析出)组建东山县,县治设于第一区(原铜山所城、今铜陵镇)。

1950年5月12日,东山县解放,成立东山县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5月,全县划为3个区。同年7月,古雷从第一区分出建第四区。

1952年9月,划诏安县大嵼岛入东山县。

1955年11月,古雷半岛划属漳浦县。

1956年3月,县治驻地迁西埔。

1956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迁驻西埔。全县划为1镇2区。

1957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个镇(镇以下设街道)、9个大乡(大乡以下设小乡)。

1958年9月,成立东山县人民公社。随后撤销大乡(镇)、小乡建制,全县划为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县人民公社改称县人民公社联合社。

1958年12月,5个人民公社调整为9个生产团。

1959年3月,撤销东山县人民公社联合社及生产团建制,恢复城关、西埔、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析西埔、康美两个公社的部分生产大队增置樟塘、前楼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7个人民公社。

1975年7月,撤销城关公社,改置城关镇和铜山公社。

1980年4月,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全县共辖1个镇、6个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村建制。全县划为西埔、城关2个镇及康美、樟塘、杏陈、前楼、陈城5个乡。

1985年10月,城关镇改为铜陵镇。

1988年1月,县域有东山岛(与大岛已连接)及其周边44个小岛。

1989年12月,杏陈、陈城2乡改为镇。

1994年9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复,撤销铜陵镇建制,将其辖区并入西埔镇。同时,从康美镇划出铜钵村,樟塘镇划出湖尾村和南埔村辖区,一并并入西埔镇。

2009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漳州市东山县将原并入西埔镇的铜陵镇划出,恢复铜陵镇建制。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东山县下辖7个镇:西埔镇、铜陵镇、杏陈镇、陈城镇、康美镇、樟塘镇、前楼镇;全区下设25个社区、居委会,61个村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西埔镇。另外,管辖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山县实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3°47′,东经117°17′—117°35′,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濒南海靠近广东省潮汕地区,西隔诏安县,东北与漳浦县为邻,土地面积243.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为1845.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东山县是全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县,拥有66个离岛和10多个月牙形海湾,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东山全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低丘,东南有连片风沙地。地形切割破碎,岗峦起伏,有小山丘413座,最高为苏峰山海拔274.3米。无大溪流,只有几条不足5千米长的小溪沟。海岸线曲折,长141千米。港湾多,滩涂海域面积辽阔。东山岛周边有着星罗棋布的岛礁和南海最北石珊瑚礁,属于独特的最北缘珊瑚生态系统,总面积达3680公顷。

气候

东山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降水量1257.7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22.6小时,年平均风速5.2m/s,全年无霜。

地质

东山县上三叠统—侏罗系变质岩广泛分布于县境北、西、南部,即建宅—西埔—亲营山—岩雅一线以西、以南及铜陵镇北部,约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第四系残积层,由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风化而成的红粘土。由表面向深部逐渐向风化岩、新鲜基岩过渡。红粘土厚度一般1—5米。主要分布于八尺门、杏陈、前楼、西埔、梧龙、东沈、康美、城垵、铜钵、亲营、冬古、陈城等地。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分布于局部山麓,为砂砾粘土混杂,厚度一般1—5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东山县硅砂资源储量2亿多吨,含硅量高达97%以上。1986、1987年经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石英砂总储量为27105.18万吨(2.7亿吨),其中玻璃用砂6956万吨,含硅量95—97%的有2.4亿吨,品位为:二氧化硅:97.54—96.18%,氧化铝:1.26—1.44%,氧化铁:0.13—0.15%。

生物资源

东山县境陆地由于原生植被破坏殆尽,次生人造植被稀疏,加上长期的捕猎,导致陆上野生动物稀少。但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有850余种(除浮游动物外),经鉴定的549种,其中海水鱼类19目、96科、156属、205种,淡水鱼类11科、24种,软体动物198种,节肢动物66种,其他56种。县境原始植被稀少,除黄山、后姚等村有少量的雨林残林外,植被都是人工次生林。

人口

截至2019年末,东山县户籍总户数63878户,户籍人口221716人,比2018年末增加835人,增长3.8‰,全年户籍出生人口3088人、死亡人口1550人。

截至2019年末,东山县常住人口22.6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0.1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5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0.1%,比2018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根据常住人口推算,全年出生人口3209人,出生率为14.2‰;死亡人口1514人,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7.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山县常住人口为219511人。

截至2022年末,东山县常住人口22.12万人,较上年增加0.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76万人,城镇化率66.72%,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为7.71‰,死亡率为7.65‰,自然增长率为0.06‰。年末户籍总户数66268户,户籍人口222903人,比上年末减少195人。

截至2023年末,东山县常住人口22.07万人,其中,城镇化率67.21%。全年出生率为7.22%,死亡率为8.44%,自然增长率为-1.22%。

经济

综述

2019年,东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68亿元,同比增长7.1%。

2021年,东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4.4024亿元,增长3.5%。

2022年,东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4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98.55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01.53亿元,增长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862元,比上年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

2022年,东山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0.26亿元,同口径增长28.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7亿元,同口径增长5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亿元、教育支出5.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5%、27.6%、30.8%、20.1%。

2022年,东山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10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44元,比上年增加2915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62元,比上年增加2581元,增长9.5%。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82元,增长7.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515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94元,增长8.1%。

第一产业

2022年,东山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4.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4.45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2.73亿元,增长10.6%;渔业产值83.28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58亿元,增长4.8%。建立30个农业优新品种示范片区,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个、省级家庭农场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

2022年,东山县总播种面积7.48万亩。粮食总产量9560吨,油料产量2071吨,水果产量8411吨,蔬菜(含菜用瓜)产量74717吨(其中萝卜37848吨)。肉类总产量8181吨,猪年末存栏数6.36万头。

2022年,东山县水产品总产量44.97万吨,比上年增长3%。其中:海洋捕捞11.7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32.16万吨,增长5.4%;淡水养殖1.02万吨,增长5.2%。年末全县机动渔船数2991艘、总吨位11.96万总吨、功率29.34万千瓦,全县水产养殖面积8080公顷,比上年增长2.8%。全市首个深海养殖平台“闽投东山1号”开工建设,全年升级改造塑胶渔排4.8万口、筏式养殖3.5万亩。

第二产业

2022年,东山县全部工业增加值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114家)总产值完成254.95亿元,增长21.2%,其中,轻工业总产值占比65.8%、重工业总产值占比34.2%。规模工业企业共涉及13个行业中类,完成工业总产值当中:农副食品加工业158.23亿元,食品制造业4.45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7.5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品产销率92.0%,比上年减少6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总额22.53亿元,增长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8.1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2.2%。全社会工业用电量3.27亿千瓦时,规模工业企业用水量715.04万吨。

2022年,东山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9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县30家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12亿元,增长17.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1.4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0.5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2年,东山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77亿元,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面积30.46万平方米,增长2.5%;商品房销售额22.59亿元,增长0.2%。

2022年,东山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7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2.91亿元(含市分解产业单位),增长23.8%;限额以下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77.82亿元,增长2.1%。全年共新增新上限额以上单位55家,在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业单位中,批发业销售额35.05亿元,增长41.6%;零售业销售额6.64亿元,增长23.2%;住宿业营业额1.41亿元,增长20.6%;餐饮业营业额1.28亿元,增长88.4%。

2022年,东山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35家,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比上年增长55.8%。其中: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29家,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比上年增长49.8%。

2022年,东山县外贸进出口总额1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进口总额1.47亿元,下降51.2%;出口总额126.81亿元,增长18.6%。全年外商直接投资新设企业22家,比上年增加17家;合同外资754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20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159万美元。

2022年,东山县累计接待游客523.16万人次,旅游收入61.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8.2%。

2022年,东山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5.4%。邮政业务总量1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7.7%;邮政业务营业收入2253万元,增长4%(邮政业务收入、业务总量中均不含银行、快递,但含零售)。

截至2022年末,东山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0.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8%,其中住户存款112.49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6.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人民币存款余额148.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6%,其中住户存款112.39亿元,增长14.5%;人民币贷款余额175.37亿元,增长12.3%。

交通运输

截至2022年末,东山县公交营运车辆124辆,营运线路28条,公交日客运量0.65万人次,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5.6标台。全年港口吞吐量263.87万吨,比上年下降4.7%。其中:进口货物174.30万吨,下降1.1%;出口货物89.58万吨,下降11%。港口集装箱货运13057标箱、货重21.9万吨。

政治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东山县新授权专利104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有效发明专利95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2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达1.09件。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错年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0.59%,高新技术企业2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东山县现有普通中学8所,在校生10058人;小学32所,在校生17867人;幼儿园119所,在园幼儿8191人。全县中小学教职工2020人。港西小学、石埔和后林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公办幼儿园、小学学位740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东山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4家;卫技人员1418人,千人均6.5人;执业(助理)医师486人,千人均2.2人。全县编制病床数1193张,千人均5.44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东山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6983人,比上年末增加16071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8695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617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4755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1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15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推进社保参保扩面,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2亿元,惠及群众近5万人。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东山,明初始称铜山。《诏安县志》载:“铜山所城,原为民间牧薮,土名‘东山”’。《铜山所志》载:“铜山者,明防倭之水寨也,环海为区,屹立于五都之东,始称‘东山”’。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备海防倭,在东山筑城垣,建水寨,置守御千户所。因地连五都之铜钵,故易名铜山。于是,城、寨、所皆用“铜山”冠之。从此,“铜山”这一地名沿用五百多年。“铜山”建县时,因江苏省已有铜山县,故复用古名,称东山县。

文旅发展

东山县将优美的海湾自然风光与发展文旅产业有机结合,融合关羽、黄道周、谷文昌的“三公”及各类海洋文化等品牌,做强海上运动游、休闲垂钓游、婚纱摄影游、文旅影视游等旅游业态,推动海上看东山、运动迸激情、文化润人心等项目落地建设。

关帝文化

东山关帝文化信仰始于唐总章三年(668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58个姓氏的将士到闽南开拓,为安抚和凝聚军心,从祖籍中原河南引来了关公的香火,作为闽南海疆重镇的铜山,关公的形象便在军中倍受崇敬。这种风俗,被历代沿袭下来。按古例,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关帝上天,东山民众恭送关帝上天,至过年正月初四日,恭迎关帝回归。正月初五日子时,举行关帝安位典礼。礼毕由本县长官进第一炷香,抽第一签,叩问本县农、工、渔各业及百姓安泰、祈福消灾诸大事。本县长官祝毕,方由士民问卜。解放后,此例略改,由本地德高望重长者代表全县士民进第一炷香,第一签,为全县祈福消灾。

东山歌册

东山歌册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洪武年间,铜山(东山)建署卫所,屯扎千余兵,开放海商,南来北往的官兵、商人,给东山岛的物资与文化交流,带来空前的繁荣。同时,从潮汕地区把《潮州歌册》带入东山,由于歌册的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音律顺口,曲调简单,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在传唱过程中又融入了南音、秦腔等曲调,逐渐形成了具有东山方言特色的《东山歌册》,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东山芦笋,东山芦笋嫩茎雪白、粗细均匀,笋尖圆形、鳞片紧凑;皮层较薄,肉质细嫩,洁白不透黄;味道芳香。

手抓面

当归鸭面线,东山县当归鸭面线面线剪段、干锅烧热后放入黑麻油煎黄姜片,再加入鸭肉炒香。将炒香的鸭肉、酒、汤头、冰糖与包入布包的药材盛入陶锅中用小火炖煮约1时,氽烫过的白面线,加入当归鸭汤中即成当归鸭面线。

碱粽,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

著名人物

马兆麟(1837—1918),字瑞,又字竹坪,号子般,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清末民初书画家。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铜山所深井村(今铜陵镇深井村)人,明末重臣,著名学者。

荣誉称号

2013年03月,东山县获得“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

2013年12月,东山县获得“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称号。

2014年9月,东山县荣获,“国家级生态县”称号。

2020年6月29日,东山县入选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7月,东山县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2020年7月,东山县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

2021年3月,东山县入选福建省住建厅公布的“崇尚集约建房”县(市、区)名单。

2021年12月,东山县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

2022年11月,东山县入选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拟确定创建单位名单。

2023年11月,东山县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