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佚待劳

更新时间:2024-01-30 17:23

以佚待劳(拼音:yǐ yì dài lá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孙武《孙子·军争》。

成语出处

春秋·孙武《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以佚待劳”。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有一年梁军准备攻打北魏境内的涡阳,魏国征南将军元昭率领15万兵马援救涡阳。梁朝的将领陈庆之准备迎战,可是大将韦放却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说:“敌人的前锋必是精锐部队,我们与他交战即使胜了,也不算什么大功劳,一旦失败就会挫伤我军士气。兵法上说‘以佚待劳’,我看先不要与敌人交锋……”

陈庆之却坚持自己的意见:“魏军远来,必然疲倦,离我军那么远,就不会警惕我们,我军趁他们的大军还没有聚集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打他一下,一定会得胜的。我已探听明白,魏军扎营的地方树木稠密,料他夜里肯定不会出来,这些都是我军袭击他的有利条件,千万不可错过战机呀,你们假若再犹豫,我就一个人干了。”

韦放和其他几位将领担心失败,不愿意同陈庆之一道出战。陈庆之独自率领自己的部队200骑兵,当夜奔袭魏军前锋,获得胜利。接着梁军连营而进,占据了涡阳城。

成语寓意

孙子曾说:“善于用兵的人,会躲避敌人的锐气,而趁其懒惰松懈时发动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办法。用自己严整的队伍等待敌人的混乱之师,用自己的冷静等待敌人的烦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办法。用自己少走路等待敌人远道而来,用自己的安逸等待敌人的疲劳,用自己的温饱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部队战斗力的办法。”

以佚待劳之计,就是在敌人气势正盛之际,采取不直接进攻的战略,而是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消磨敌人士气,使敌人疲于奔命。同时审时度势,寻找最有利的战机,从而后发制人、一举破敌。以佚待劳的方法有许多,抢先占领有利地形;先实行防御,后发制人,这都是以佚待劳的一种方法。但是,以佚待劳的待,不是消极地坐等战机,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调动敌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让敌人疲于奔命,不断地消耗敌人,待敌人锐气尽消之时,再动手消灭他。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以佚待劳”指作战时自己充分休息,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劳后,乘机出击取胜。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运用示例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魏元忠传》:“敬业畏直捣江都,必将邀我中路,吾今乘胜进,又以逸击劳,破之必矣!”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我们若从大路去惊动了他,他据了碉楼,以佚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成语辨析

以佚待劳—守株待兔

“以佚待劳”与“守株待兔”意义相近,两者都有守着等候,以取得成功的意思;区别在于 “以佚待劳”强调采取守势,设法使敌人疲劳,然后乘机取胜,多用于战斗方面,适用范围较小,具有褒义性质;“守株待兔”强调不主动努力争取,妄图侥幸获利,多含贬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