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涡

更新时间:2022-08-25 12:02

低涡亦称“冷涡”,是指中心温度往往比四周低的高空天气图上的气旋式涡旋。出现在空中的冷性低压,即出现于大气中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

含义

低涡范围较小,一般只有几百千米。它存在和发展时,在地面图上可诱导出低压或使锋面气旋发展加强。低涡区内有较强的空气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有利条件,如水汽充沛,大气又呈不稳定状态,则低涡常产生暴雨。低涡形成后大多在原地减弱、消失,只引起源地和附近地区的天气变化。而有的低涡随低槽或高空引导气流东移,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雨区扩大,降水增强,往往形成暴雨,成为影响中国江淮流域甚至华北地区的天气系统。

分类

低涡有两种。

一种是尺度较小的短波系统,多存在离地面2—3公里的低空。如西南涡、西北涡、高原涡等,它们东移后,对中国东部广大地区降水都有影响。

另一种是尺度较大的长波系统,从低空到高空都有表现,是比较深厚的系统,如东北冷涡、华北冷涡等。受东北冷涡影响的地区,常出现强对流天气,如冰雹、暴雨等。

影响中国降水的低涡

在北半球,低涡内气流呈反时针方向旋转,与气旋类似。 是影响中国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

对中国天气影响较大的低涡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地形作用下产生的次天气尺度涡旋, 如产生于四川西南部的西南涡和青海湖附近的西北涡;另一类是从高空西风槽中切断出来的冷性涡旋。如华北冷涡及东北冷涡。

西南涡直径一般在300~500公里左右。 由于高原南缘的地形曲率及边界层内的摩擦作用。 在高原东南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形成。 同时在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以及高原东侧西风气流的背风坡作用下使得气旋性涡旋加强。西南涡的形成与发展还与一定的环流型式有关。其源地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南部、 高原中部及四川盆地三个地区, 以高原东南部出现最多。 西南涡在全年各月都能出现, 以5~6月最多, 4月和9月次之, 但各年的差别很大。 西南涡形成后只有一半左右能够移出和发展, 其移动受高层气流的引导, 一般沿切变线或辐合带方向移动。路径以自西向东或自西南向东北最多,西南涡的结构和性质与温带气旋有明显不同, 西南涡的低空辐合及上升运动常位于低涡的东南部。 云系结构东西方向不对称。 西南涡在源地时,可产生阴雨天气,但范围不大; 若发展东移并与低槽冷锋或切变线等相结合时, 往往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气。

西北涡的源地多在柴达木盆地, 其次为青海省东南部、 甘肃省南部和四川省北部等地区。西北涡常生成于高空槽前,形成时绝大多数是暖性的, 1~2天后便自行消失。 冷空气从西北方向侵入低涡时才能发展东移, 其移动方向与中高层西风槽的活动有关。 西北涡是中国北方地区夏季降雨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远比其他地区为少。 但当有低涡经过时, 也可造成暴雨甚至大暴雨。

华北及东北冷涡一般在700百帕以上才有明显表现, 在300百帕上最强,它们的水平和垂直范围比西南涡、 西北涡要大些。 在中国春末夏初常有冷涡活动, 东北地区以5、 6月间最为常见, 东北冷涡一般可维持3天以上, 有时长达6~7天。 在低涡中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流天气,往往带来冰雹、暴雨及阴雨等灾害性天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