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安仁

更新时间:2021-12-13 17:00

刀安仁(1872年—1913年),傣族,又名郗安仁,佩生(沛生),傣语官名“帕荫清”,德宏盈江新城人,干崖(今盈江县)第21任宣抚使司,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傣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刀安仁出生,是第23任德宏干崖宣抚使刀盈廷的嫡长子,被称为“混相”,即傣语“宝石王子”之意,是法定的土司继承人,又名郗安仁,字佩生(沛生)。

光绪十一年(1885年),缅甸国王嫡长孙莽达拉疆括因缅甸被英国殖民军占领,抵抗挫败后,退守到盈江干崖刀安仁家进行避难,在与刀安仁接触中交谈了缅甸国家被沦为殖民地的经过后,刀安仁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光绪十七年(1891年),刀安仁承袭土司职,成为干崖第24任宣抚使。英国入侵盈江铁壁关地区,刀安仁征调土司兵到盈江铁壁关地区大青树安营扎寨,采用“七里蜂护窝”战术,痛击入侵英军,保卫了祖国领土。

光绪十九年(1893年),英国以勘界为由,暗地把汉龙关的界碑移到中国境内,刀安仁随父亲刀盈廷奔走300多里,查证确认了汉龙关在勐卯正南的位置,为《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英会勘滇缅边界。由于中方勘界代表刘万胜的妥协退让,中国丧失了干崖、陇川、勐卯的大片土地,包括刀安仁派兵驻守的铁壁关大青树营盘地区。边界划定后,刘万胜强令刀安仁调回守卫在大青树营盘的部队。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倾诉对贪得无厌的帝国主义的仇恨,对昏庸无能的清政府的不满”,刀安仁怀着悲愤之情,用傣文写成叙事长诗《抗英记》。

赴日学习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刀安仁出走到印度缅甸考察学习。在缅甸经丘仁恩介绍,结识《仰光新报》经理庄银安等人,决心以举兵滇边为已任,回国组织滇西起义。刀安仁回到干崖创办军国民学校。革命党人秦力山力促他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刀安仁把土司职务委托三弟刀安善代办,经由缅甸八莫、仰光、香港沿途考察,于次年5月抵达东京。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31日,刀安仁与孙中山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建立联系,成为同盟会早期会员。随后在东京参加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学习。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政府驱赶中国的革命党人,刀安仁被迫弃学。回国前他和日本东亚公司签订了在干崖合资办工厂的协议书,购买了机械设备,聘请了专家技术员。5月,奉派到滇西策划武装起义的同盟会仰光分会的杨振鸿专程到新加坡晋见孙中山,带回了“滇西革命以腾(越)、永(昌)人手”的策略和同盟会《革命方略》。

参与起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月,刀安仁致函中国同盟会仰光分会“派同志赴干崖筹商大举”。11月底,刀安仁组织起义骨干力量“敢死队”,由杨振鸿带领从干崖出发经数日跋涉进攻永昌城,后因泄密而失败。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刀安仁以其土司衙门作为革命党人活动据点,准备新的武装起义。和革命党人张文光、刘辅国等在腾冲建立革命组织自治同志会。

宣统元年(1909年),为进一步宣传“发展实业光复民族”的宗旨,刀安仁邀请南甸、陇川、盏达、芒市、勐仰、遮放、潞江、户撤和拉撤土司到干崖参加观摩会。刀安仁与张文光、刘辅国在腾冲秘密成立了革命组织自治同志会。12月,写信通知同盟会仰光支部居正等人,说已联络蒙化、顺宁、永昌、蒙自、腾越、大理、龙陵等地的革命势力,请他们派同志到干崖筹商大事。居正遂带领陈仲赫等人到干崖,后因“清吏已有防备”而作罢。

宣统二年(1910年),再次东渡日本。6月中旬,刀安仁晋见孙中山,随后回到干崖继续组织武装起义。刀安仁回到干崖,与张文光、刘辅国三人组成一个核心小组,以刀安仁为组长,张文光为副组长,刘辅国为联络员。

宣统三年(1911年)8月,刀安仁与张文光、刘辅国在干崖司署决定立刻举兵响应武昌起义。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六)滇西起义打响,起义成功后,刀安仁被推举为“滇西国民军都督府”都督。初八,起义军陈云龙部进军永昌。十二日,大理起义也获成功。随后,在腾越义军领导层内部的裂痕在扩大,在对待仰光分会的态度、扩军与缩编、与大理方面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刀安仁与张文光的分歧越来越大。12月底,张文光提议,推举刀安仁出任滇西军政府代表,赴宁沪报告光复经过,疏通各方面的关系。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刀安仁抵南京晋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汇报了腾越起义的情况以及由于内部分歧而受到的排挤等,并表示今后还要回干崖发展实业,开发边疆。3月,南京临时政府听信诬告,秘密拘禁刀安仁,不久又转至北京关押。8月底,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全力营救,刀安仁获释放,出狱后被委为陆军部中将咨议。10月,奉孙中山之命至山西视察铁路建设。11月返回北京,患病住院、卧床不起。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刀安仁在北京病逝,享年40岁,2月18日停柩于北京龙泉寺。后安葬于干崖凤凰山。

主要影响

政治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刀安仁从马来西亚购买8000株橡胶树苗、部分桑树苗、少量银桦、皂果种子,请两名技术员,派刀卫廷负责运回干崖,安排好后再去日本。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刀安仁率干崖留学生及数名日本专家技师回国,在干崖开办火柴制造、印刷,纺织等工厂,开云南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之先河。开设“新城银庄”,发行银票,积极筹措革命活动经费。并在干崖旧城、弄璋、芒线、小辛街等地创办学校,启迪民智识。

主词条:河口起义腾越起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刀安仁在缅甸仰光结识进步华侨丘仁恩、庄银安、徐赞周、陈甘泉等,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返回干崖后,刀安仁创办军国民学校,招收边疆有志青年,习武操练,聚集力量。同年秋初,刀安仁邀请著名革命党人秦力山携陈仲赫陈守礼、李贞壮、陈仁和、谢玉兔等反清志士,一同由缅甸仰光赴干崖任教,开展反清革命活动。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刀安仁执秦力山致孙中山、黄兴的介绍信,率十余名傣族男女青年东渡日本求学。抵达日本东京后,由孙中山、黄兴及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安排,刀安仁入东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学习。5月31日,经吕志伊介绍,孙中山主盟,刀安仁在东京力口入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早的同盟会员。为资助革命,刀安仁函告家人变卖家产,向同盟会捐赠2万银元。次年,刀安仁再次函告家人变卖、抵押家产5万银元,部分捐赠同盟会,部分购买枪支及机器设备,以筹办滇西起义和发展边疆实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底,刀安仁取出自日本购来的部分枪支弹药组织起义骨干力量“敢死队”,由杨振鸿带领从干崖出发经数日跋涉进攻永昌城(今云南省保山市),后因泄密而失败。

宣统三年(1911年)8月,中国同盟会仰光分会同意刀安仁再次举行滇西起义计划,并派人将孙中山制定的《革命方略》和“滇西国民军都督府”大印送交刀安仁掌管。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后,刀安仁与张文光、刘辅国在干崖司署决定立刻举兵响应。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六)滇西起义的枪声再次在腾越(今云南省腾冲县城)打响,起义成功后,刀安仁被推举为“滇西国民军都督府”都督。

军事

光绪十七年(1891年)秋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间,英国从缅甸屡次进犯干崖铁壁关地区,刀安仁召集当地各族勇士500余名,驻扎铁壁关大青树地区迎击侵略军。刀安仁带领各族健儿运用原始武器采用“七里蜂护窝战术”和“天光报信法”传递消息。英军每次入侵,均遭重创而溃退。后清政府屈服于英国政府淫威拱手出让领土主权,勒令刀安仁限期撤离铁壁关。

艺术

刀安仁袭职后,发展和改革傣剧,先后创作和改编移植了《庄子试妻》《陶禾生》《千辨莲花》等傣剧本,翻译京剧《杨门女将》《包公案》《五虎平西》等作为傣剧来演唱,在唱腔上采取了傣剧和滇剧相结合的唱法,把滇剧、京剧的文、武把式以及脸谱、锣鼓节拍融合进傣剧里面,使傣剧在干崖极盛一时,并向周邻傣族地区传播。刀安仁主持将《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汉族古典文学名著译为傣文,在边疆傣族地区广为流传。

人际关系

父母

父亲:刀盈廷,云南干崖土司,受封干崖宣抚使。

兄弟

二弟,刀安文,妻子钱朗伴。

三弟,刀安善。

子女

长子,刀京版(帕克法),汉语官名刀保图,字京版,1899年生,干崖第22代第26任傣族土司之职。建国后,帕克法先后任盈江行委会主任、县长,保山专区联合政府副主席,自治区改为州,帕克法担任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直到病逝,同时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委员,全国一、二、三届人民代表。

主要作品

《抗英记》《游历记》《狱中级事》《傣文诗韵》,傣剧本《阿銮相勐》《陶禾生》等。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三字奇冤生竟雪;一腔热血死难消。”(扬中显致挽)

民国三年(1914年)春,刀安仁去逝周年,孙中山致挽:“二十年革命成功,忧患与共,安床莫共,鸟尽说弓藏,槛车就擒悲邓艾;三百日缧囚初释,奇冤虽雪,沉郁已深,豹死留皮在,疑疏谁为颂陈汤。”,“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中华精英,癸丑同恸悲屈子。”

负面评价

张文光认为,“干崖土司刀安仁,居心难测”。“刀思上达,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东方杂志》将刀安仁领导的起义归入“边境之被动”,声称:“腾越厅干崖土司刁( 刀)安仁,乘滇省响应革军之际,率土勇数千人,取道永昌府黄达铺,进攻大理府”。(《天南电光—辛亥革命在云南》)

“土司犷悍,冥顽懵不识世事,前因滇人虑其沦他族,怂恿东游,以冀开其榛莽。乃刀安仁到东,聘日妇数名,云归兴织业,返干崖后悉成为内譬如夫人,于织纺毫不兴办,此滇人所共晓者”。(《天南电光集》)

人物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刀安仁在腾越自称都督不足一月,期间也无所谓对民主革命的“重要贡献”。因此,起义成功后出任新建革命政权腾越军都督府都督的不是刀安仁,而是发动和领导这次起义的张文光。腾越起义后,张文光虽被公举为都督,但在腾越内部,有刀安仁自称都督, 争权不巳。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刀安仁是张文光先人腾城的条件的创造者,腾越起义之初, 为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刀安仁发布了一系列文告, 如《军政府宣言》、《告中外人等书》等。但1912年3月15日,刀安仁在南京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内务部所派巡警总局警兵扣留后曾致函章太炎说:爰将经手事件一并交代张文光君接受清楚,即于十月十三日12月3日 ,由腾越经缅甸,绕海防而赴滇省。

1912年3月15日, 南京临时政府应云南都督蔡锷电请,将自云南昆明经海道到达南京不久、入住江南碑亭巷中西旅馆的刀安仁及“曾充沪军先锋队参谋教练” 的刀安文拘捕入狱。

然而部分争议认为告发刀安仁的并不是蔡锷,而是李根源。据李根源说,刀上达1911年12月下旬永康战败,逃至耿马、葫芦王等地被获后, 曾在永昌狱中供述过他与永康之乱的关系。腾榆冲突时,大理方面获悉“干岩土司刀安仁亦称都督,行文至大理,迫令降。由是军官绅民咸愤激谋抵御”。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刀安仁经缅甸仰光来到上海,后转至南京晋见孙中山。3月15日,南京临时政府秘密拘禁刀安仁。

《刀安仁传》记载“幸得孙、黄、宋诸公之营救,其冤始平”。刀安文夫人钱朗伴20世纪80年代回忆,说她见到了孙中山,孙“很惊异我们(指刀安仁、刀安文及钱朗伴等人) 为什么会到北京,说他多次打听我们的消息都打听不到,我也详细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

刀安仁在被捕后向章太炎求救的信中说:内务部警兵的“提票”清楚表明他们是奉大总统孙中山命令行事,因此,无论赴局申辩还是“ 屡欲呈书总统府及内务、陆军两部”,皆—碰壁,毫无结果。刀安仁在信中特别声明: 他“素仰”章太炎“主持公道,伏乞赐登报端,以雪沉冤”。当时部分报刊指出刀安仁营救者并不是孙中山、黄兴, 而是李根源。

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刀安仁年谱(1872-1913年)》,以及民国二年(1913年)春的《悼刀安仁》,指认刀安仁等人民国元年(1912年)9月出狱后,曾被袁世凯政府分别委任为陆军“中将”和“少将”,后又追封刀安仁为陆军“上将军衔”,以及“恤赏”刀安仁“三千”,学者查询民国元年(1912年)8月至民国二年(1913年)5月的《政府公报》,未发现刀安仁、刀安文的委任令。

后世纪念

故居

刀安仁故居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新城乡,距离县城30公里。故居为德宏州文物保护单位,是德宏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故居有藏品1732件/套、珍贵文物40件/套,其中包括干崖土司大印、 刀安仁生前使用器具、留洋油画以及兵丁 戏服等珍贵文物。故居原址为干崖土司署,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土木建筑结构,分三进四堂。

故居于2011年修葺完成,大堂在前,作为审判厅使用;二堂是土司议事厅;三堂是土司贵族及元老的办公地;正堂居后,是土司的办公及住所。每进中间是天井,两边是厢房。府邸的色彩全部采用仿古原料,所用的黑、金、红、银色在土司府中常见。

墓地

刀安仁墓位于盈江县新城乡凤凰山下,保护范围5.71亩。墓体基本保持刀氏土司嵌顶八字排方传统式样,八字石排方墓志,刻录刀安仁功绩。刀安仁墓1987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盈江县政府拨款维修,1989年列为州级文保单位,199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省政府拨款重造。

艺术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