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

更新时间:2024-09-14 09:01

南平市,福建省辖地级市,Ⅰ型小城市,介于东经117°00′—119°25′,北纬26°30′—28°20′之间,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东北与浙江衢州丽水相邻,西北与江西抚州上饶接壤,东南与福州、宁德交界,西南与三明毗邻,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截至2023年6月,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263.0万人。

历史沿革

先秦时地属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建安初(196年~205年),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

三国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

元康元年(291年),属江州

南朝永定初(约557年),属闽州,后属丰州

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

武德元年(618年),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年)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

五代龙启二年(934年),属闽。

天德三年(945年),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市延平区)。

开宝八年(975年),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年),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年),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

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年),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

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

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

民国三年(1914年),为建安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省(闽上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崇安,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

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

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

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

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

1964年,增设建西县

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

1971年,南平地区改为建阳地区。

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

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

1989年,南平地区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

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

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地区设立地级南平市,原县级南平市同时改设为延平区。

2014年5月27日,经报国务院同意,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建阳区政府驻潭城街道人民路28号;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延平区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2020年1月,南平市政府正式搬迁建阳区,与此同时,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建阳成功召开。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南平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有43个乡、72个镇、24个街道、281个社区、1636个村。南平市政府驻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介于东经117°00′至119°25′,北纬26°30′至28°20′之间。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资溪、铅山、广丰等县(市)接壤,东南与福州市闽清县及宁德市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等县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东西最大距离约23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230.4千米。最北端为浦城县官路乡际洋,最南端为延平区樟湖镇马林坑,最东端为政和县镇前镇峰岔,最西端为光泽县李坊乡头坑隘。全市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平市地形地貌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构造地貌特征明显,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布广。河谷地形呈峡谷或“V”“U”状,山间盆谷地沿溪河交替分布,山地切割明显,高差悬殊。以断裂为主的断块山,山峰陡峭,断层崖、断裂谷等断层地貌分布广。中山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4大山脉构成地形走势。武夷山位于西北部,北接仙霞岭,向西南延伸,为闽赣边境。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福建省最高峰,也是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杉岭系武夷山脉的支脉,从武夷山北向的桐木关向西南展布,至背岗、诸母岗折向南面延伸至延平。武夷山和杉岭组成南平市第一大山带。仙霞岭呈南北走向,沿闽、浙边界延伸。鹫峰山处于东南部,山脉呈北东走向,沿政和、建瓯与闽东交界处展布。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境内千米以上山峰众多,1300米以上山峰有209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12.09%,海拔500~1000米的占44.03%,海拔300~500米的占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占22.50%。

水文

南平市河流都是外流河,河水来源于降水,受地形、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水量充足、季节性变化大、河道坡降陡、含沙量少、山绿水清等特点。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1040毫米,径流的分布一般随流域高度而增大。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720毫米,水面蒸发量1000毫米,蒸发的地理分布差异不大,大致与年降水、径流的趋势相反,即西北小、东南大。光泽、武夷山与江西资溪一带形成一个闭合区,武夷山脉主峰附近径流深可达1960毫米,为福建省之首。建溪多年平均径流深1080毫米,富屯溪多年平均径流深1100毫米。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176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70条,构成溪河众多、径流量大、流域面广的自然水系。主要河流有“一江八溪”,即闽江、建溪、富屯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麻溪、沙溪和金溪。

闽江:上游两条干流建溪、富屯溪在延平汇合后称闽江,为福建省第一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建宁县,流域面积6.1万平方千米。河长541千米,在南平境内长75千米(延平至樟湖),樟湖以上集水面积499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6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23.7亿立方米,河道平均坡降为万分之五。江面较宽,全年可通航500吨级轮船。

建溪:发源于武夷山脉和仙霞岭,起迄地点是浦城坑尾至延平园口。在建瓯以上又分为崇阳溪、南浦溪、松溪3条溪,分别流经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建阳、建瓯、延平等7个县(市、区)。延平以上流域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干支流长1352千米,干流长294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58亿立方米,河道坡降为8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为0.19。3条支流在建瓯境内汇合,在延平与富屯溪汇入闽江。

富屯溪:发源于杉岭山脉,集光泽西溪、北溪之水,自光泽南流,经邵武至顺昌,右汇金溪,复东流,至洋口折向南流至沙溪口,与沙溪汇合。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积1.37万平方千米,干流长285千米,河道坡降为12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为0.17。

沙溪:源自宁化的枫树排,经清流、沙县蜿蜒东流,至延平沙溪口汇入富屯溪,在南平市延福门码头再与建溪汇合入闽江。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积11793平方千米,河道坡降为7万分率,南平市境内河长约9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8年度,南平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南平市土地总面积3941.95万亩,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2l.2%。人均拥有土地13亩,高于全省人均7.2亩的水平。全市耕地总面积357.65万亩,占福建省耕地面积的17.84%,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84.70万亩。全市林地面积3055.40万亩,占福建省林地的24.47%,居第一位,按户籍总人口计算人均10.4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15.6亩。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土地348.68万亩,占比8.85%;集体土地3593.27万亩,占比91.15%。

水力资源

南平市水力资源丰富,闽江和建溪、富屯溪干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7.37万千瓦,居福建省设区市第一位。其中,建溪流域干支流47条、200.9万千瓦;富屯溪干支流40条、130.1万千瓦;闽江(延平至尤溪口)36.6万千瓦。水力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森林资源

南平市为中国南方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之誉。森林覆盖率78.89%,居福建省设区市第二;森林蓄积量1.88亿立方米,居福建省第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253.9万亩,约占福建省的1/4,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946.3万亩的82.5%。森林面积3113.2万亩,其中,乔木林地面积2351.6万亩、竹林面积652.7万亩(毛竹林面积643.5万亩,毛竹林资源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特殊灌木林地面积93.6万亩、非林地上的森林15.3万亩。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36.6万亩,其中国家级600.8万亩、省级235.8万亩。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占国土面积的7.04%,湿地保有量达66.6万亩。

矿产资源

南平市地处武夷成矿带中部,是全国重点成矿带之一,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也是寻找贵金属()、有色金属(、铅、锌、)、非金属矿的成矿远景区。已发现的矿种有76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9种,其中水汽矿产1种,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50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33种。全市矿山共有170个,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饰面石材等59个,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余主要矿种为萤石矿36个、铅锌矿16个、金银矿9个、透辉石矿8个、石英矿6个、铁矿6个、石灰岩4个、铜矿3个、硫铁矿3个、钼矿3个、高岭土2个、矿泉水2个。储量居福建省首位的有铀、钽、、金、萤石、叶腊石、硫铁矿、石墨、透辉石等;储量名列福建省前茅且优势明显的有铅、锌、铜、石灰石、饰面石材、高岭土等。

动物资源

南平市森林植被丰富多样,为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基本条件。全市有各种高等动物兽类近百种,分属22科46属,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鸟类近400种,占全国三分之一多;两栖类33种;山溪鱼类33种;昆虫31个目,200多科,2000多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的王国”之称,已知蛇类有63种,占全国160种的39%、全省77种的82%,主要蛇类有蕲蛇(五步蛇)、银环蛇、青竹蛇、眼镜蛇、腹蛇、蟒蛇、灰鼠蛇等。在数量上,单是中国特产的五步蛇在保护区内约有50万条以上。全市水域鱼类有17科138种(包括亚种),主要养殖有草鱼、鲤鱼、鲢鱼、鲫鱼、罗非鱼、团头鲂鱼等。龟类有10多个科近60种。两栖类有田鸡、青蛙、棘胸蛙、、龟等。贝壳类常见的有腹足田螺。双壳类有砚、蚌。甲壳类有草虾、溪蟹等。全市珍稀动物较多,主要有野猪、熊、云豹、精猪、猕猴、短尾猴、苏门羚、马麂、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毛冠鹿、大自鼠、白蝙蝠、髭蜡(角怪)、蛙蛙鱼、武夷湍蛙、华东雨蛙、大头平胸龟、南海闪磷蛇等。鸟类中的中华小隼、山鹧鸪、黄腹角雉、蜂鸟、白颈长尾雉等,全国只在闽北繁殖生长。

植物资源

南平市有植物1790多种,仅种子植物就有110科、1200多种。针叶树、常绿阔叶树和乔灌木等森林植物有400余种。大宗用材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阔叶林三大类。竹类植物有80多种,毛竹为多,其次有绿竹、麻竹、芦竹、苦竹、黄竹、雪竹、刚竹等。油脂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以及其他食用植物也很丰富,其中大宗提供利用的有油茶、油桐、乌柏、生漆、山苍籽、香樟、香榧、棕榈、苎麻、黄麻,板栗、木薯、茶叶和各种水果。药用植物有泽泻、厚朴、九节茶、七叶一枝花、十大功劳等700多种。蕨类、苔藓、地衣、真菌等760多种,其中蕨类、苔藓360多种,地衣、真菌400多种。境内山区珍稀名贵树种较多,有古老的“活化石”—银杏,材质优良的楠木、花榈木、桂花木,木质细硬的降香黄檀,适于工艺雕刻的黄杨木,珍贵稀有的香果树、紫檀、亮叶永青岗,红豆杉、紫杉、木莲红椿、钟萼本、银鹊树、白蜡树、金钱松、三尖松、铁杉、穗花杉等。福建省推荐列为1—4类保护的珍稀植物,闽北有三分之二种类。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南平市常住人口26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3.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28%,比上年末提高1.4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万人,出生率为5.68‰;死亡人口2.2万人,死亡率为8.33‰;自然增长率为-2.65‰。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12.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95万人,乡村人口195.12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南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6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09.9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45亿元,增长4.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8%,第二产业为35.7%,第三产业为47.5%。

参考资料来源

财政

2023年,南平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6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37亿元,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6.30亿元,增长6.4%。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铁路)比上年增长2.7%。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2.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5%,占比为44.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7%,占比为51.4%。工业投资增长14.6%,占比为45.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4%,占比为24.5%;民间投资下降1.6%,占比为6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9%,占比为5.2%。从资金来源情况看,全年项目投资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12.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81.1%,国内贷款下降51.1%,利用外资增长20.9%,自筹资金下降25.6%,其他资金下降6.6%。

第一产业

南平市是农业、林业大市,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一位,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林木蓄积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茶叶面积占全省五分之一,毛竹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截至2021年,南平市有3个“中国竹子之乡”(建瓯市、顺昌县、武夷山市),2个“中国特色竹乡”(建阳区、光泽县),2个“中国油茶之乡”(浦城县、顺昌县),1个“中国无患子之乡”(顺昌县),1个“中国百合之乡”(延平区)。全国4个“中国锥栗之乡”中,南平占3个(建瓯市、政和县、建阳区),顺昌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杉木之乡”,浦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丹桂之乡”。

2023年,南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5.3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268.16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130.47亿元,增长3.3%;牧业产值232.83亿元,增长6.0%;渔业产值19.84亿元,增长3.1%。

2023年,南平市粮食播种面积281.94万亩,比上年增加0.7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27.56万亩,增加1.33万亩。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9.08万亩,增加6.80万亩。

2023年,南平市粮食总产量118.82万吨,比上年增加0.33万吨,增长0.3%。其中,秋粮产量109.22万吨,下降0.2%;稻谷产量102.79万吨,增加0.56万吨,增长0.6%。

2023年,南平市肉蛋奶总产量132.25万吨,比上年增长6.6%。肉类总产量100.4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4.03万吨,增长3.4%;主要禽肉产量85.68万吨,增长5.3%。主要禽蛋产量13.83万吨,增长10.0%;牛奶产量17.95万吨,增长15.3%。年末生猪存栏97.06万头,下降11.4%;生猪出栏169.23万头,增长3.8%。主要家禽出栏 61688.19亿只,增长4.2%。水产品产量9.65万吨,比上年增长3.1%。淡水养殖产品产量8.37万吨,增长3.4%,其中池塘产量4.67万吨,下降5.0%;水库产量1.72万吨,增长2.8%。

第二产业

南平市是福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有电线电缆、纸制品、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等优势产业。武夷新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产业链配套完善。

2023年,南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50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主要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3.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5%,私营企业增长3.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5.8%,重工业增长2.1%。

2023年,南平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6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其他制造业增长96.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80.6%,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71.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5%,纺织业增长43.8%,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3.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3%。“3+4+5”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7%。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6.1%,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0.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

2023年,南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34亿元,比上年下降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4.4%,提高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务收入1114.20亿元,增长3.0%;税金总额22.30亿元,增长4.4%;亏损企业亏损面为21.9%,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4.66亿元,增长47.5%。

2023年,南平市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27家,总产值增长20.4%。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南平市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5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年全市批发业实现销售额70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853.17亿元,增长8.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1.97亿元,增长27.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28.76亿元,增长15.8%。

2023年,南平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6%,饮料类增长13.3%,烟酒类增长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5%,化妆品类下降2.0%,金银珠宝类增长6.4%,日用品类增长9.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4%,中西药品类增长61.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7%,家具类增长15.6%,通讯器材类增长4.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3.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汽车类下降11.6%。全年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2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对外经济

2023年,南平市进出口总额130.81亿元,比上年下降12.8%。其中,出口额125.36亿元,下降13.0%;进口额5.46亿元,下降7.6%。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5家,比上年减少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83万美元,增长65.8%。全年新备案(核准)境外投资企业和分支机构2个,比上年增长100%。实际对外投资额160万美元,增长87.2%。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员1657人次,增长166.8%。

金融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南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72.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64.79亿元,增长9.1%。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61.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57.63亿元,增长8.8%。

2023年,南平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69.46亿元,增长11.3%;赔付支出26.03亿元,增长21.9%,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9.92亿元,增长5.7%;人身险赔付支出16.11亿元,增长34.6%。

旅游业

2023年,南平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7560.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31万人次,增长392.9%;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56.18万人次,增长47.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中,接待外国游客1.99万人次,增长215.9%;台湾同胞0.89万人次,增长854.4%;香港同胞1.29万人次,增长881.3%;澳门同胞0.14万人次,增长593.3%。旅游总收入774.15亿元,增长58.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68.18亿元,增长57.0%;旅游外汇收入0.84亿美元,增长1162.7%。

服务业

2023年,南平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9.93亿元,比上年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9.94亿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54亿元,增长15.9%;金融业增加值175.33亿元,增长9.5%;房地产业增加值119.48亿元,下降4.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4%。

房地产业

2023年,南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5.6%。其中,住宅投资下降40.6%。年末房屋施工面积下降13.2%(本年新开工面积下降9.5%),房屋竣工面积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1.9%。

邮电通信

2023年,南平市全年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15529万件,比上年增长12.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05.2万件,报纸杂志期发数26.50万份;快递业务量8019.98万件,增长24.9%。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7.24亿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3.1万个,其中4G基站1.8万个,5G基站0.55万个。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33.13万户,比上年增加0.36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97.78万户,增加1.55万户;5G终端电话用户129.87万户,增长41.4%。

截至2023年末,南平市(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6.28万户,比上年增加6.09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10.2%,增加2.9个百分点。其中,光纤宽带用户124.93万户,增加7.48万户;光纤用户渗透率达91.7%,提高1.5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用户260.82万户,增加7.36万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南平市共有5所高等学校(含1所成人高校)招生19316人,在校生57523人,毕业生17654人;15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661人,在校生23588人,毕业生6831人;174所普通中学招生50988人,在校生154966人,毕业生51587人;263所普通小学招生31575人,在校生188828人,毕业生32342人;48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68839人;9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42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南平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64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11%。全市已布局建设1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截至2023年末,共有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中心。建设省级众创空间18家、市级众创空间20家。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其中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在孵企业56家。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全年新增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专利授权295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8件。截至2023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432件,比上年末增长21.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402件。新增商标注册1.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12.55万件,比上年增长12.0%。

截至2023年末,南平市共有125家机构通过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比上年末增加5家。共有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4个。现有认证主机构1个。共有各类获证组织1454家,各类认证证书4069张。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0个,全年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 4.29万台(件),安全检测特种设备19428台(件)。全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8项,发布地方标准9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南平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群众文化馆11个、文化站142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37.54万册。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5%;电视台10个,电视节目11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5%。

体育事业

2023年,南平市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35场,成功举办南平市和美乡村篮球赛、第八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城市赛、全国首届健身气功个人公开赛、全省自行车联赛分站赛(松溪站、建阳站)等赛事。新建3个智慧体育公园、3个多功能运动场地、4个游泳池,已全部竣工。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南平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82个,其中医院50个,卫生院115个。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439人,其中,医生6545人,注册护士8949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6770 张,其中医院13004 张、卫生院2615张。

人民生活

2023年,南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73元,比上年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67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27元,增长7.1%。

2023年,南平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66元,比上年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502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07元,增长6.4%。

社会保障

2023年,南平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9176人,比上年末增加34432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为189926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31794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0499人,比上年末增加484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237人,增加61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8326人,增加9163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19721人。年末全市共有833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末增加195人;5567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增加2052人;7455人享受城乡特困。

截止2023年末,南平市各类养老床位数2.81万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1.7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3.5张。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323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89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15亿元。

2023年,南平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7万人。有0.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7769套,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369套,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1万户,建成福道80.15公里、燃气管网29.44公里。

交通

综述

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是福建北上西进的战略通道,是对接长三角、服务中西部腹地的前锋平台。境内有1个机场(一类航空口岸)、9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还有2条高速、2条铁路在建,正在规划建设武夷山新国际机场。2015年合福高铁建成通车,南平到福州六十分钟左右,到厦门约2.5小时,到上海4个小时以内,到北京7个多小时。

2023年,南平市公路通车里程16231.24公里,比上年增长0.8%。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1042.58公里,增长0.09%。铁路营业里程700.29公里。全年货物运输量5129.29万吨,比上年增长0.4%;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123.16亿吨公里,增长0.9%。全年旅客运输量1740.66万人,比上年增长74.5%。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59674.93万人公里,增长35.0%。

航空

南平市境内有武夷山机场,距南平市政府50公里。可供波音737和MD82等中型飞机全载使用,已开通至厦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济南、青岛、重庆和香港航线,并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铁路

南平市打通“南联北接”、“东进西出”的铁路大通道。2015年6月,贯穿闽北全境的合福高铁正式通车;2018年11月,南龙铁路通车,南平到龙岩只需1个小时,到厦门只需2.5个小时;2020年9月,衢宁铁路建成通车,松溪、政和告别“无铁”时代。铁路营业里程848千米。南平市至江西的鹰厦铁路峰福铁路,以及该市内外南铁路。来舟站为福建省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也是华东地区的主要中转站。

公路

南平市“四纵三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建成,南平市境内有福银高速公路浦南高速宁武高速松建高速龙浦高速公路等9条高速公路。此外有205国道316国道等国省干道公路。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045千米,位居全省第一,其中2012年至2021年,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里程数达573千米,全市83%的乡镇30分钟内上下高速。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1668千米,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69.4%。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2024千米,建设“三产路”365千米,380个边远行政村2082千米公路建设错车道,有效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南平市“四好农村路”建设规模居全省第一。

水路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市闽江及其支流水运航道畅通。闽江水口至沙溪口航道整治工程如期完工,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内河码头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作业区码头及港后配套区工程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

2022年1月1日,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项目正式开通运营。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平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境内的建瓯市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在此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唐朝时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朝时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闽越文化

闽越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的城村汉城遗址,城村汉城遗址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六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城村汉城遗址是二千二百年前闽越王国的都城遗址,分布面积约14.6平方公里。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之一,其整体布局及建造方式对后世中国南方的城市以及日本等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和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平还遗存着古闽越文化大量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如浦城的“越王台”、武夷山的“武夷悬棺”、“虹桥板”等。闽越人民既保持了福建远古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又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效法中原内地,从而创造出灿烂的闽越文化。

民俗文化

建窑时为全国八大名窑之一,其所烧制的建盏胎色深黑坚硬,形成特有的兔毫斑、鹧鸪斑、油滴等斑纹,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是中国黑瓷的代表。

福建印刷历史悠久,建阳的雕版印刷业始于五代。建阳书坊在宋代享有“图书之府”的美誉,是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刊印之书称作“麻沙本”,又叫“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以朱熹为代表的学者型私家刻书活动,丰富了建本刻书的内容和内涵。南宋时期闽学兴盛,进一步推动建阳的印刷业。

朱子文化

朱子文化以朱子理学为主干,贯穿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等,影响着近古以来中国及东亚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结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乃至风俗习惯达700多年,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朱子理学创立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出生于尤溪县(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后在闽北琴书五十载,大部分时间用于著书立说,逝世后葬于建阳黄坑,享年七十一岁。宋嘉定二年(1209)朝廷赐谥号“文”,尊为“朱文公”或“朱子”,宋淳祐元年(1241)从祀孔庙。朱熹在继承儒学基础上,汲取北宋以来理学家及佛学、道家等思想精髓,构建了涵括自然、社会、人生为一体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继孔孟之后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形成“新儒学”,其思想传播到日本、韩国、越南、法国、德国等亚欧国家,被誉为“后孔子主义”。

朱熹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近思录》等共计二千万字,《四书章句集注》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指定用书,成为朝廷意识形态。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诗赞: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朱子文化遗存丰富,2017年至2020年,程门立雪(民间故事)、朱子祭祀典礼、朱子家礼(拜师礼、成年礼、婚礼)、朱子家宴等朱子文化有关非遗项目被公布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茶文化

南平有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苏轼曾叙述茶受汉武帝宠爱的故事,与苏轼同时代的孙渐有诗云:“昔有汉道人”“分来建溪芽”。经过一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和加工的历史演变,焙茶手法各具特色。南平市内各县区均产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茶树品种、制茶技艺、茶文化的重要传播中心。闽北山水孕育了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四种茶类,其中武夷岩茶、正山小种和政和白茶,分别代表了南平乌龙茶、红茶和白茶三大茶类。

闽北茶文化源远流长。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著称于世,尤其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岩茶,被誉为“茶中之王”。武夷茶作为茶中精品,唐代就被载入史册,宋代鼎盛辉煌,元明成了贡品。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08年,代表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19年3月,“万里茶道”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抗战文化

南平的10个县(市、区)都是老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著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词作《如梦令·元旦》中写道:“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南平市各类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1/3。南平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1家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1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7个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69家。南平市共有国家公园1个(武夷山国家公园),各类保护地48个,其中,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2个,省级5个、县级2个)、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3个、省级8个)、森林公园24个(国家级3个、省级21个)、地质公园3个(含国家级1个、省级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个。

特产美食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延平四贤,又称“闽学四贤”,是指两宋时期崛起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道统相继,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理学大儒。南平有四贤街,四贤广场、塑像纪念这四位大儒。

当代名人

支荣慧,建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中国书画报》刊登《风行雨散 润色花开——支荣慧书法艺术赏析》。“支荣慧书法作品展”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