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

更新时间:2022-08-30 10:54

历史画的本义为叙事,是近现代绘画体裁之一,指描绘具有永恒意义的过去事件的叙事性绘画,通过图像叙事实现道德伦理的教育或意识形态的规训。历史画通常以宗教神话、古代历史典故和近现代各国的历史大事作为主题,以写实性细节和理想化的宏大风格相结的手法进行表现。在17—19世纪的学院体系中,历史画被置于绘画体裁等级体系中的最高级。它既可以是官方意识形态的载体,也可以反映艺术家个人的历史观念。19世纪,随着历史概念的转变,宗教神话被从历史范畴中剥离出去,历史画体裁逐渐解体,转变为历史题材绘画。代表性画家有达芬奇、勒布伦、达维特、苏里科夫等人。

概念简介

历史画的本义为叙事,是近现代绘画体裁之一,指描绘具有永恒意义的过去事件的叙事性绘画,通过图像叙事实现道德伦理的教育或意识形态的规训。历史画通常以宗教神话、古代历史典故和近现代各国的历史大事作为主题,以写实性细节和理想化的宏大风格相结的手法进行表现。在17—19世纪的学院体系中,历史画被置于绘画体裁等级体系中的最高级。它既可以是官方意识形态的载体,也可以反映艺术家个人的历史观念。

历史溯源

历史画的概念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理论。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在《论绘画》中提出叙事(historia)是画家最伟大的事业,只有叙事绘画才能完成道德伦理的教育或意识形态的规训。这一看法得到了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等16世纪画家的支持。历史画中包括人体、衣饰、环境、情节等不同绘画元素,画家在创作时需要发挥想象力将各种细节连贯起来达到一致统一,从而突破了工匠式再现,达到了文学等自由艺术的高度。17世纪,随着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兴起,历史画被再次推向高峰。法国画家勒布伦(Charles Le Brun)将普桑(Nicolas Poussin)的观点教条化,提出历史画居于绘画体裁最高等级的看法,这一观点遂成为欧洲各国美术学院教学创作的原则。

在中国古代,历史画被称为“故实”,古代中国绘画理论同样将教化劝诫的功能视为绘画的目的。如谢赫《古画品录》载:“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与六籍同功。”

历史画在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中获得最后的发展,随后逐渐衰微。历史画终结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人文学科的实证主义现代转型过程中,宗教与神话题材被从历史中剥离出去,历史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历史仅指以考古材料和档案文献为支撑的“真实的”世俗世界的历史,从而使历史画这一体裁解体并退化为历史题材绘画。进入到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撼动了学院艺术的权威,历史画失去其制度性基础;随着电影技术的迅速更新,使得图像叙事的任务从绘画转移到新的媒介,历史画不再体现艺术探索的前沿,而仅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载体。在当代语境下,历史画与历史题材绘画、主题性绘画、革命历史画、重大历史题材等概念密切相关。

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