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

更新时间:2021-07-22 18:18

《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60年。

内容简介

著作原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批评了拉甫罗夫把一些唯心主义的二流人物描绘为西欧先进思潮的代表的错误以及贯穿于他的著作中的折衷主义观点,论证了哲学具有鲜明的党派性,接着阐明了人本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着重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指出自然科学对人体的研究是哲学人本主义的唯一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世纪50年代末,俄国反对农奴制的斗争正处于高潮时期,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日益高涨,革命民主主义阵营的力量不断增强。但是,在思想战线上,还缺乏一种统一的先进的哲学理论做指导,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折衷主义的理论倾向影响了革命运动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民粹派思想家彼·拉·拉甫罗夫发表了题为《实践哲学问题概论》的小册子,企图调和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竭力宣扬折衷主义,把一些唯心主义的二流人物吹捧为当时西欧先进思想的代表。为了批判拉甫罗夫的错误观点,澄清一些理论是非,系统阐发自己的战斗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革命民主主义运动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车尔尼雪夫斯基于1860年写下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这篇著作。

作品思想

1、哲学与政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党派性

在存在着阶级对立的时代里,任何哲学家和政治家都是一定政党的代表,他们的哲学和政治理论总是同他们的社会地位、阶级利益紧密联系的。各派的哲学学说,总是在它们所属的那个社会集团强烈要求和影响下创立起来的,并服务于这一集团的政治利益。俄国自由主义者把自己的学说标榜为超阶级、超党派的学说,是违背事实的。自由主义学说的本质是反对农民革命,维护沙皇的专制。

在哲学史上,哲学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例如,霍布斯是一个君主专制主义的拥护者,洛克则是代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辉格党人,孟德斯鸠是英国式的自由主义者,卢梭是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们的哲学学说总是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政治倾向的。即使那些被认为是真正的纯粹哲学家,实际上也总是倾向于一定党派的。康德是想革命又害怕革命的德国资产阶级的代表,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无不渗透着他们所属的政治派别的精神。拉甫罗夫在其著作所推崇的法国自由主义活动家、理论家柔里·西蒙尽管标榜他的学说与政治无关,但事实上,他的理论不仅反映他的政党的信仰,而且还反映这个政党每个时期的情绪。

2、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所谓人本主义,就是把人作为哲学研究和注意的中心,把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归结为人的精神活动和肉体活动的关系。在天地万物中,人比一切都重要,因而在所有科学中,唯有关于人的科学最重要、最根本。

人的一切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的生命活动,如衣、食、住、行等。另一类是人的精神活动,如思想、感情、愿望等。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人的生物本性。人只具有一个本性,并不存在任何独立于人的机体之外的精神实体和精神过程。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依赖于自然界,人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机体的各种现象和活动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因而并不存在任何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是以自然科学关于人类机体统一性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医学、生理学、化学对人的机体的研究充分证明了人的生物统一本性。因而,生理学家、动物学家和医学家的研究和观察消除了关于人的二元论的思想。”哲学则在人身上看到了医生、生理学家和化学家所共见的东西,这三门科学证明:在人身上没有发现二元论的东西。”

物质世界是五光十色的,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性质。即使是一个简单的事物也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这是事物的普遍规律。但是,纷繁复杂的世界是统一的,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植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生物学界统治了几千年的物种不变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仅动物的个体在发展,而且整个种也在发展。量变过渡到质变是物质世界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3、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不是隔离在认识和事物之间的屏障,而是连接认识与对象的桥梁和通道。人们关于外界事物的知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感觉和事物是一致的。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着不依赖于感觉的客观对象,感觉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而不是主观自生的。因此,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第一是引起感觉的外部物体,第二是感觉到本身发生感觉的生物”。就是说,对感觉来说,必须有感觉的主体和客体,二者缺一不可。

感觉能为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确切的知识。当感觉者感觉到物体的一定状态时,同时也就感觉到了物体本身。比如,当一个人感到左臂疼痛时,他也感觉到他有一只右臂,同时也就感觉到他存在着,而这只左臂只是他的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感觉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引起人的机体内部状态的改变而产生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过程。

感觉虽然对于认识对象来说是被动的,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但在认识过程中,它却是一个能动的因素。人们从对于一个对象的感觉开始,推而广之,会认识到与这一对象相互联系的其他对象。按照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可以由感觉开始,从已知推论出未知,甚至认识所有事物。因此,感觉在认识中具有积极的、能动的作用。

感觉实际上是生命有机体的一种机能,是有机体活动的一部分。人的感觉是从动物的感觉那里发展而来的。动物同人一样,不仅有感觉,也有记忆、思想,甚至有推理的能力。动物的感觉、意识同人的感觉和意识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4、“合理的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

人既然是只有一种本性的生物,就必然服从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是人的生命的本能活动。因而所有的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是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不仅一般人的行为动机是利己主义的,而且那些大公无私、关心他人的行为动机也是利己主义的。比如,妻子对丈夫的死,母亲对孩子的死之所以感到悲哀,是因为“我”失去了他们,再也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了。那些为自己心爱的东西而做出的自我牺牲行为,归根到底也是出于个人的打算或利己主义的目的。

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善”的标准的。怎祥做更愉快、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人就怎样做。人的本性在于追求幸福,当人的本性得不到满足时,人有为追求幸福而斗争的权利。那种宣扬顺从、忍受、禁欲的封建道德说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然而,“合理的利己主义”不同于损人利己的极端利己主义。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而利益是多层次的。“全人类的利益高于民族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个别等级的利益,多数等级的利益高于少数等级的利益。”个人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把个人利益同民族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结合起来,不能靠牺牲人类利益而去保护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只有全人类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善”,才是判断一切善恶的最高标准。只有把全人类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才是合理的。那种为人类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奋不顾身,甚至英勇牺牲的行为完全是正当的、合理的,是符合“善”的标准的。

作品影响

《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主张俄国可以通过农民村社绕过资本主义而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的代表。主要阐明了哲学的党派性、指出了哲学和特定的社会阶层的利益之间的联系。书中对人本学唯物主义原理的系统阐发,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详尽论证以及对感觉的唯物主义分析,丰富了唯物主义的内容。驳斥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也推动了唯物主义哲学在俄国的广泛传播。该书对当时俄国思想界存在的自由主义和折衷主义倾向的批判,对于澄清理论是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推动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健康深入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俄国政府视为“动摇君主政权的基本原则”之一,奠定了民粹派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合理的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行为的唯一动机是利己主义。但也承认存在一种超阶级的人类应该普遍遵循的道德的善。为了追求普遍的善,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应损害别人,这才是懂得了真正的善,才是构成人本性的东西。主要著作有《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果戈理时期俄国文学概观》《对反对公社所有制的哲学偏见的批判》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