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客冲突

更新时间:2024-08-28 15:19

土客冲突,也称土客械斗,是指在中国的族群混居地区,各族群之间的激烈冲突,也是外来人口聚集区的社会矛盾冲突。土、客两词,分别是先住民和后住民的意思,按当地不同族群到来的先后进行区分。典型如清咸丰同治年间苏北铜沛原居民和鲁西南移民之间的湖田权属之争。

现象起因

清末,人口剧增(各地移民及自然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困苦,生存资源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因为当时政治、经济都非常急剧变动,因此惨烈的土客械斗发生就在这种背景下。此外,当时政府的挑动,以及地主土地制度的限制等,也是土客冲突的重要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多,随着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多,各个城市中都多少出现了一些外来人员聚集区,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形成了两大群体,而这也使得“新土客冲突”事件层出不穷。

发生时间

土客冲突发生的时间跨越度也很长,从明朝中期到清末均有发生,但绝大多数土客冲突均发生在清末(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个城市的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形成了两大群体,“新土客冲突”事件层出不穷。

发生地点

土客冲突发生的地点很多,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浙江苏北东北等地许多地方都曾经发生过。

浙江

苏鲁

清咸丰同治年间苏北铜沛原居民与鲁西南移民之间的湖田权属之争。咸丰年间的两次黄河决口,先是把苏北铜沛一带部分乡民赶出“守望相助”的共同体,继而将鲁西南灾民驱赶至此,由此彻底颠覆了当地乡村的社会秩序。而恰逢其时的捻军行动和湖匪骚乱及其与移民的某种巧合性关联,使土客之间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这场轰动晚清朝野的湖团大案是由田产纠纷而起,但症结是土著“心怀不平”的嫉恨心态与“尽逐此数万人而后快”的排外意识,根源在于双方文化的差异,即其实质为两种基于差异性地域文化的意识共同体的冲突。

四邑

清末,广东“四邑地区”有土客械斗。四邑地区处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西部,从明清年间开始,移民到四邑地区,到了清朝末年,于咸丰及同治年间,四邑地区发生了土客械斗。

苏浙皖

19世纪中叶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使交界地区成为移民麇聚之地。移民的大量迁入,使土客冲突等社会问题频发。

湖州

地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边缘地带的湖州府,是一个多低山丘陵,又有少量沿太湖下隰平原的地区。作为太湖水系的上游,这里的植被维护和水系稳定一直受政府的关注。但在清代,由于外来棚民的大增及其无节度的租垦活动,很快导致了山丘地区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在引起河港水利淤废的同时,也加剧了水灾的危害,从而使生态条件并不稳定的湖州乡村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土客冲突与治安难靖都相伴而来。

现象本质

土客冲突给当地人民,无论是土方还是客方,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归究其原因,不同研究者的说法都各异,但普遍接受的一点是:土客冲突的本质,在于争夺生存资源;而其极端形式——土客械斗,则是乡村争夺资源的一个极端形式。

解决典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