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

更新时间:2024-06-17 20:51

垓下(Gāi xià),古地名,“垓”古同“陔”,层,阶次,亦作畡,本意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又指战场上重重围困的中心。

地理位置

何谓“垓下”?《说文》对“垓”的解释是“兼垓八极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兼备八极之地谓之垓”。据此,所谓垓下,就是八极地之下。有说垓即“堤”或“高冈绝岩”,则垓下是谓在河堤下或高冈下。依此而言,垓下必是地区名,非具体地点。犹如“塞上”“河上”“关中”“山东”等等,是不能指定为具体地点的。

大致说来,楚汉之际的垓下,在睢水、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大约在北纬33度至34度、东经117度至118度的范围内。

汉书·地理志》“洨(侯国)”下有“垓下”。洨,西汉时为侯国,东汉改为县。东汉应劭注:“洨水所出。”洨水,即今沱河。它自今安徽宿州市北分蕲水东南流,经宿县灵壁固镇等县境,至五河县西北会涣水(今浍河)“南入淮”。垓下就在洨水地区、洨国(县)。

相关争议

2009年,新修订的2009年版《辞海》,悄悄地把垓下的地理归属从“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改为“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给灵璧县政府《关于“垓下”条目的说明》的函称:《辞海》第六版“垓下”条的编写,系根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而来,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安徽省政府发布的数据,并称据由民政部主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垓下’一条,作者根据行政区划的变动、河道的变迁,同时结合考古发掘,认定这一遗址的主要部分在今固镇县境内。”还提到安徽省政府将垓下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在固镇县濠城镇境内,沱河南岸,并立碑标示等。

固镇县濠城镇

固镇县文体局时任副局长杨波认为,“垓下属于固镇早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灵璧说”还是“固镇说”都是没错的。因为在1965年固镇建县之前,垓下古战场所在的濠城镇就属于灵璧。杨波还提到,濠城镇政府所在地以前就是垓下乡的治所,只是在撤乡并镇时因垓下的名称暗含“项王败走”之意而遭弃用。

灵璧县韦集镇

灵璧县文化局办公室时任主任黄奇认为,根据《史记》和《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以及郭沫若等老一辈史学大家的考证,垓下之战的核心位置在灵璧境内。

灵璧政协认为,垓下在近代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编纂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楚汉战争”(前205年—前202年)中标注,位于灵璧县城东南24.5公里处的韦集镇垓下村附近(北纬33°21′,东经117°38′处)。

遗址保护

固镇县垓下遗址

固镇县垓下遗址景区有垓下遗址展示馆、垓下非遗址展示中心。此外,景区还建有青少年研学营地,为亲子游、单位团建活动提供方便。

2007年至2009年考古表明,固镇县垓下遗址是距今4500多年前的大汶口时期城址,填补了淮河流域和安徽无史前古城的空白,被誉为“大汶口文化第一城”,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3年,固镇县垓下遗址被确定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固镇县垓下遗址旅游风景区被评为AAA级景区。

2023年7月26日,蚌埠市固镇县垓下景区被评为4A旅游景区。

灵璧县垓下遗址

灵璧县垓下村境内出土汉代文物无数,可复原的就有170件之多,其中出土的铜箭镞、铁箭镞、楚蚁鼻钱等文化遗物符合秦汉之际的特点。

1989年12月25日,灵璧县垓下遗址被灵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璧县垓下古战场遗址现已被公布为宿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遗产

2010年7月19日,蚌埠市固镇县、宿州市灵璧县申报的“垓下民间传说”同时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垓下民间传说(蚌埠市固镇县)

“垓下传说”是长期在垓下地区群众中口头流传的叙事体民间文学。它以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真挚的感情讲述了一些在当地影响较大的人、事、物,有褒有贬,爱憎分明,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和美好的寄托。它源于生活,但又突破局限,甚至包含着相当的不尽合理和超出真实的成分,甚至有较多的神化意识,从而使其更具有感染力。

垓下民间传说(宿州市灵璧县)

灵璧县境流传广泛的“韩信点将台”“瞭望台”“大将墓”“金银山”“霸离铺”“散楚山”“吹箫台”“阴陵山”“霸离谏”“无意井”“霸王椅”“十面埋伏”“金头坟”“洒血山”“垂缰井”“蛛网山”“丁公山”“霸王庙”等等传说,从不同侧面反映残酷的楚汉垓下决战。垓下民间传说以主人公项羽、虞姬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历史记载垓下之战事件为蓝本,以流传当地的地名、山脉、河流等为传说故事情节的载体,穿插楚汉战争及垓下之战历史人物,传说内容非常完整,情节跌宕起伏,讲述垓下决战的悲壮故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