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秦王词话

更新时间:2023-08-31 07:17

《大唐秦王词话》是明代诸圣邻编著的长篇鼓词底本(或称小说),六十四回。刊行于明代万历年间。

内容简介

该作品内容描述了李世民征伐群雄、一统天下的历史功绩。故事由“李公子晋阳兴义兵,唐国公关中受隋禅”起,到“唐太宗渭水立盟,李药师阴山奏凯”止。每回开头有诗、词或赋体韵文,接着是四句诗或上下对句,然后进入故事。每回结束时又有四句诗,并留有明显的悬念即运用“扣子”的结构痕迹。叙述故事以散文为主,间有七字句和十字句的唱词,而以七字句为多。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大唐秦王词话》是诸圣邻受话本、杂剧等影响,并在民间说唱艺人所用“旧本”的基础上加工编写而成,并作了有系统的剪裁和提高工作。成书于明万历年间。

人物介绍

李世民:秦王,后为唐太宗。他是一个睿智、重视人才、仁爱宽厚的帝王形象,展现了初唐一幅君臣相得,将士一心,军容雄盛,人才济济的气象。如劝说李渊起兵反隋,便初步显示了李世民的有勇有谋。第27回“茂公智说秦叔宝,世民义释程咬金”中大赦程咬金,第34回“刘文靖用智杀武周,唐秦王施恩降敬德”中为得良臣,亲自迎接尉迟敬德,都突出了李世民仁爱宽厚、重视人才的一面。《大唐秦王词话》把唐太宗李世民塑造成一个仁君的典范,他在政治上行“仁政”,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智勇,他待士以诚信宽厚,肝胆相照,故如尉迟恭等良将都能忠心耿耿,终生相随。

尉迟恭:李世民麾下大将。粗莽豪爽、英勇盖世,具有原始英雄的特点,“力伏铁妖”“智降水怪”等情节以及他兵器、战马、武艺的获得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单纯天真、不通人情世故,于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屡遭磨难。在刘武周处遭嫉恨,归李世民后又惨遭英、齐二王的陷害。他是单纯粗疏的,除了对战场上的敌人外,对一切都是迟钝的。他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去保护自己,只能以超乎常人的坚强去迎接灾难,去报效真命天子。

秦琼:李世民麾下大将。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为秦王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书中第26回徐茂功向秦王推荐秦琼时所说的一番话,正是对其性格特点最准确的概括。“果是英雄无对手,才兼文武有谁伦。立身谨厚存忠孝,正己清廉重义仁。战策能通孙子法,兵韬尽晓吕公文。枪抡简转惊神鬼,晓雄列国尽知名。”他忠孝两全,虽几易其主,但去就有节,归唐后则忠心耿耿,为秦王立下汗马功劳。作者把秦琼塑造成一位德才兼备的理想英雄,也体现了作者心中理想的人格。

李密:隋末群雄之一。李密虽任智士,却不听其计;貌似礼贤,心实猜忌;不识贤辅,轻弃良弼;虽有奇才,不知用之。最终落得国破家亡,自己也身丧断密涧。

程咬金:一位天真率直、毫无心机,莽撞且稍有些小聪明的勇夫。斧劈老君堂、大战尉迟恭、打散文学馆是其性格的集中体现。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在《大唐秦王词话》林林总总的形象画廊中,不少人物形象所贯串的思想脉络和所闪光的思想光彩,往往就是儒家道德规范和人格标准的艺术体现,其中有些人物形象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艺术化身。可以说,儒家思想中的一些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及其所延伸的某些伦理观念和道德思想,诸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不难举出一系列人物来“对号入座”。《大唐秦王词话》对儒家思想广泛而突出的表现,正是诸圣邻自身道德思想的反映。

儒家的“仁政”思想直接影响到诸圣邻的思想,他渴望社会安定,政治一统,君主在政治上实行“仁政”,所以他塑造了“明君”李世民这个人物形象。李世民在政治上实行“仁政”。仁,是儒学的核心,也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它主张以德服人,通过争取民心来夺取和治理天下。书中写李世民大战告捷时,多次出现“安抚百姓”“秋毫无犯”等词语,则充分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极度繁荣的一个朝代,《大唐秦王词话》主旨便是显扬贤君明主、功臣良将开国建朝的业绩,反映了作者渴望政治清明和社会秩序安定的社会理想。诸圣邻把对政治腐败、世风沦夷的现实的不满,迫切要求起衰救弊,改善混乱不堪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政治理想寄予他所创作的作品中。他借助于对历史的演绎来阐发心目中的义理,探寻社会和人生的出路,他向往王道仁政,期盼正义与公道,赞颂定鼎安邦的救世英雄,渴慕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

艺术特色

《大唐秦王词话》为人立传,亦是其史化叙事的重要表现。整个故事以李世民的发迹变态为主线,显然受到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以人为纲进而凸显人物性格发展史的写作方法的影响,写唐太宗晋阳起兵,直至建立大唐之事。显,然是典型的纪传体格式。又,纪传体以人为纲,叙其生平,主要以时间先后即顺叙为序,这一史家章法与西方文学作品善于倒叙穿插不同。《大唐秦王词话》对此加以继承,如“大业十二年”“武德元年”“武德一年八月十二日”“武德七年八月”等,眉目清晰,历史的真实感呼之欲出。

《大唐秦王词话》诗化叙事的首要表现即是通篇夹杂了众多诗词赋赞,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现,全书八卷,计六十四回,每回均有,少则为联句,多则数十句不等。仅以每卷第一回为例,就可见一斑:第一回,十二处;第九回,十一处;第十七回,六处;第二十五回,十四处;第三十三回,三处;第四十一回,九处;第四十九回,五处;第五十七回,四处。这些诗词赋赞的加入,无疑构筑了韵散相间的说唱词话的文体形式,一张一弛,舒缓相间。

每回的叙事过程,《大唐秦王词话》往往采取追溯起源的叙事技巧。第一回最具代表性,一直追溯到天地开辟、三皇五帝。这也是说唱文学一贯使用的“千古盲词之祖”的套路,即往往从“自从盘古开天地”之类开始。其它回中,亦不乏此类例证,如第二回追溯到秦汉时期刘项争锋及汉朝建立:“竟忘祸乱起萧墙,思患何劳急预防。六国初平千里怨,一城甫筑万民亡。民心不属刚强主,天意还归仁义王。万世仅传三世业,汉兵先已入咸阳。兴衰一定数非常,三尺龙泉夜有光。……”当然,这些开场式的诗词赋赞,并不一定与本回所写内容有关系,只是说书艺人用来静场或定场的现场表演遗迹,是在说书以前先把观众的注意力拉回远古,抒发一番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之情。

《大唐秦王词话》重视空间叙事的展开,相对忽视时间的具体化,在空间转换过程中,突出了作为大唐国都的长安城的绝对政治地位,而且在叙事过程中采取总叙——分叙的叙事策略,这与三礼叙事以“惟王建国”为绝对中心引领全书间架、层层分级、从总到分的叙事程序有密切的关系。

后世影响

明代中后期至清中叶,说唐系列小说《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说唐后传》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大唐秦王词话》的影响。

版本信息

已知主要版本有明刊本,藏郑振铎、傅惜华碧蕖馆;清乾隆刊本,藏英国伦敦博物院。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刊本,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明刊本,1989年华岳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