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盐平八郎起义

更新时间:2023-07-27 14:21

大盐平八郎起义(ōshio Heihachirō Uprising),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城市平民起义。1837年在大阪爆发。领导人为大盐平八郎。因叛徒告密被幕府迅速镇压。

事件背景

1732年夏,由于淫雨和蝗虫的灾害,以中国(指冈山、广岛、山口、岛根、鸟取五县)地方为中心,形成空前的大灾荒,灾民达二百余万人。此后,日本经常发生歉收和饥馑。1783年以浅间山的火山大爆发为起点,连续发生灾害和歉收。1783年,奥羽(本州北部)地方出现大荒年,在仙台落、盛冈藩饿死和病死的人数,占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1833年,奥羽地方又发生大歉收、大饥馑。1834年又发生了全国性的灾荒。到1836年,奥羽地方又发生了更加悲惨的大饥馑。

自1830年起,大阪地区连年歉收,农村饥馑,城市物价腾贵。1836年灾情尤其严重。大盐对于广大贫苦人民的悲惨处境深为同情,建议町奉行对饥民采取救济措施,但町奉行置之不理,且与富商勾结,贩粮江户牟取暴利。大盐愤恨幕吏专横、商图利,决心为民除害,乃与同志和门生密谋起义。

大盐平八郎,名后素,字子起,通称平八郎,江户时代后期阳明学派儒者。14岁袭父职,任大阪“町奉行”属下的“町与力”(类似管理民政事务的警察)。1830年辞职,开设家塾,专事教育与著书。

事件经过

1837年2月,大盐尽售藏书,得款620两,全部散发给万馀市民及近郊贫民,密告以起义信号,同时发出檄文,列述举兵理由,号召市民和附近农民起来共同战斗。因叛徒告密,起义被迫提前开始。2月19日上午大盐聚集起义者300余人(包括沿途加入者),进攻市区富家的商店与宅邸,大散金谷。下午,起义被镇压。大盐藏身于市内一商人家,3月27日被发现,与其子同时自杀。

主要影响

在大盐起义的影响下,4月,备后(今广岛)的三原农民打着“大盐平八郎弟子”的旗帜举行起义;6月1日,生田万等7人在越后(今新渴)的柏崎起义;7月2日,摄津的能势、川边、丰岛三郡2000农民也发动起义。这些起义都遭镇压,但给幕府的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

这次起义,鼓舞了人民群众,极大地威胁了幕府各藩。大阪的民众,把大盐平八郎当作神仙看待。相反,居于副将军地位的德川齐昭等人甚至到了第二年,还担心大盐平八郎仍在何处活着,并在组织叛乱。

大阪四通八达,起义事件立刻波及到全国。在大盐平八郎起义的直接影响下,摄津、越后等地区相继爆发了起义,震撼了幕府的专制统治。

评价

大盐平八郎起义,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平民和农民联盟的口号,这就把反封建斗争推向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封建制度危机的加深。

大盐起义虽告失败,但却有重要历史意义。它是由下级武士发起和领导的,并主动联结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的第一次暴动,它把从前的分散、自发、局限于反对当地封建领主的农民暴动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于这次起义是发生在号称“金库”的重镇大阪,震撼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后来,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东侵日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