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志

更新时间:2024-04-26 16:38

张达志(1911年~1992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 ,出生于陕西葭县(今佳县)。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葭县县委书记、陕北特委委员,1992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履历

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葭县县委书记、陕北特委委员。1934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27军84师政治委员兼1团政治委员,红15军团81师政治委员、78师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参加了陕北苏区反“围剿”和劳山、直罗镇、东征等战役。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陕北独立1师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警备6团政治委员,第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塞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绥蒙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共绥蒙区委员会书记,参与领导创建雁北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游击司令员,绥德军分区司令员,警备2旅旅长,陕北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4军军长,参加了绥远、集宁、晋中、太原、兰州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治委员员会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后递补为中央委员),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2、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2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家庭成员

夫人:严波(原名马秀珍)

张达志与严波相识于1944年,因为张达志一直忙于军事,没有机会向组织上提出结婚申请,一直到解放榆林,张达志才向组织递交了申请,经组织同意后,两人完婚,结为了革命伴侣。

人物评价

不论是在严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火热的建设时期,张达志对党、对人民始终坚贞不渝,忠心耿耿。他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表现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德。(祖国杂志社 发)

人物事迹

受到毛主席勉励,得到周总理和贺龙的关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达志任中共陕北东地区地委书记,这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张达志为八路军120师警备六团政委。临离开延安时,毛主席在凤凰山的窑洞里同张达志谈了话,勉励他到前线奋勇杀故,要讲究战术,学会打游击战。还亲笔在麻纸上给他开了委任状。

张达志一行10余人,东渡黄河到达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后,见到了周恩来和北方局的刘少奇、彭真、杨尚昆等领导同志,周恩来同他亲切谈话中,特地交给他一封密信,要他亲手交给贺龙、关向应同志,并送给他一匣火柴,要他遇上危急情况把信烧掉。

周恩来虽然日理万机,但他为同志却想得很细。那时,张达志一行每人只有一个背包,已穿得破破烂烂,周恩来同志便叫办事处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块钢洋、一条毛毯、一套军装、一袋干粮。其间,每当日本飞机轰炸,周恩来同志总是首先下到防空洞里,打着手电把每个人安顿好。在太原停留期间,张达志得了疟疾,在医药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同志还叮嘱医生给他打了两针奎宁。

张达志第一次知道贺龙的名字是在1927年,当时,他从报纸上看到了南昌起义的消息,知道起义领导者之一的贺龙留着小胡子,长得很魁梧,给人一种威严庄重的印象。这次他们赶到神池县120师师部,见到了贺龙同志,他谈吐爽直,和蔼可亲,对部下关怀备至,丝毫没有架子。在神池,张达志患了疥疮,每天要擦药,而后要用火烤,所以行军难以骑马。贺龙得知后,特地派了一副担架把他送到雁北前线。

1940年9月,张达志调任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1942年,日军用2.5万兵力对我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在敌众我寡、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达志率领骑兵支队,同数倍于我之敌,不分昼夜浴血奋战,胜利地突出重围,保存了有生力量和指挥机关,为尔后恢复绥蒙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受到了贺老总的通令嘉奖。之后,张达志任塞北军区副政委、绥蒙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共绥蒙区党委书记。张达志在坚持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中,在极端艰苦的整整八年的日日夜夜里,风餐露宿,驰骋疆场,和广大军民并肩战斗,为开辟、建立、扩大雁北和坚持大青山这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布衣将军”

1935年5月,红军打开延长县城后,张达志担任没收委员会主任,收缴地主反动派的金银财宝存满了三孔窑洞,但他分文不沾,公事公办,除把白糖分送给伤病员,把一块手表分配给刘志丹使用外,其余的白洋、元宝等贵重物品,统统组织骡马队安全转移到后方,上交给苏区财政。其间,红八十四师师长杨琪把一个金戒指给弄掉了,着急得不知该怎么办,直到几天过后找到了,才经张达志之手上交给公家。

解放战争初期,西北野战军的经费异常困难,为了解决部队燃眉之急的穿衣吃饭问题,贺老总任命张达志为陕晋绥五省游击司令员,令他带领绥蒙军区两个骑兵团到关中、晋南一带销售特货,同时掩护关中、陇东地区商业部门的负责同志开展活动,筹集资金。他四处奔忙,费尽心机,搞到了数以万计的经费。他每分钱掰成两半花,使每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平日,他生活非常俭朴,穿的是补丁衣,吃的是粗粮饭。张达志真诚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在黄土地上吃小米饭长大的,牢记着‘粒粒皆辛苦,的祖训,牢记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始于足下,我们这些老家伙责无旁贷地应该身体力行,把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给子子孙孙。”

随着职务的不断变化,张达志普通一兵的本色始终没变。他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足迹踏遍了陕甘宁青四省区,连自然环境非常艰苦的玉树、果洛和唐古拉地区,他也去视察过。每到基层,他不是下伙房、看猪圈,就是到俱乐部和战士们下象棋、打扑克,在同指战员的亲切接触中,他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了解了群众的疾苦,为基层办了许多实事。张达志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布衣是他喜欢的穿戴。因为他身材削瘦,没有“首长体态”,所以节假日穿便服外出时,有的哨兵误把他当成老百姓,出过笑话。

张达志非常厌恶用公款请客。一次在军区党代会上,给与会人员多加了一个狗肉菜,他很生气,决定谁“拍板”谁出钱,特地给会议补交了170元。驻守在大西北的部队,条件比较艰苦,为了改善部队训练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张达志号召和发动部队开石棉、挖硼砂、采硫磺,大搞农牧业生产,到1969年底他调离兰州时,为军区积累了7000多万元资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