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

更新时间:2024-06-25 13:38

托里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山区、塔额盆地南缘,亚欧大陆地理内心,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总面积21300平方千米。根据塔城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托里县8.55万人。截至2023年6月,托里县辖4个镇、4个乡,另辖4个乡级单位。县人民政府驻托里镇

历史沿革

托里县自古地处西域,秦汉时期,县境属匈奴塞种乌孙等诸多民族的游牧之地。

西汉时期,属西域都护府。东汉时期,汉将窦先大破匈奴,鲜卑族转据其地,县境属鲜卑政权的牧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柔然族政权和突厥汗国。

隋时,属西突厥汗国。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置瑶池都督府,隶于安西都护府,托里受其管辖。

西辽延庆元年(1124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建元延庆,托里区域属西辽统辖。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7年),托里属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托里属土尔扈特部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托里受伊犁将军府管辖。

民国七年(1918年),托里属额敏县辖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三区”革命政府塔城专员公署额敏县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30日,塔城专署将额敏县的八区、九区、十区从额敏县析出成立克烈半县,属“三区”革命政府塔城专署。

1950年7月,克烈半县改称克烈中心区,隶于塔城专区。

1952年10月,撤销克烈中心区,成立托里县。中国共产党托里县委员会、托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4年9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托里县隶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专区。

1956年4月1日,托里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县人民委员会。

1970年3月26日,成立托里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7月,撤销托里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托里县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4月30日,下辖3个区。

1952年10月,成立托里县,下辖5个区30个乡。

1956年,始建牧场。

1958年9月,撤区、乡,5个区改建成立5个人民公社,30个乡改建成立28个生产大队。

1960年3月,五星人民公社划归裕民县。

1984年,撤社建乡。

1990年,托里县辖4乡3镇4个牧场1个农场2个林场。乡、镇下辖40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

2001年1月,撤场并乡并镇。

2007年5月,托里县人民政府作出撤销加尔巴斯农场建制决定,将原加尔巴斯农场辖区内3个村划转多拉特乡管理,多拉特乡政府迁至原加尔巴斯农场管委会办公地点。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托里县辖4个镇、4个乡:托里镇铁厂沟镇庙尔沟镇哈图镇库普乡多拉特乡乌雪特乡阿克别里斗乡,另辖4个乡级单位:白杨河林场、老风口林场、巴尔鲁克山塔斯特林场、兵团农九师一七零团。县人民政府驻托里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托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侧,塔额盆地东南部,亚欧大陆地理内心。东至克拉玛依市,西连裕民县,南望乌苏市、精河县、博乐市,东与克拉玛依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西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北与额敏县交界。托里县地处北纬44°58′~46°24′,东经82°28′~85°20′,边境线约长58千米。县境东西长221.6千米,南北宽159.3千米,总面积213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托里县东西宽阔,南北狭窄,境内属准噶尔台地西缘折皱带,由巴尔鲁克、玛依勒、加依尔三大平顶状山脉组成。境内多山,占托里县总面积的77.68%。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递降,平均海拔1500米。根据地形特征可分为山地、倾斜平原、谷地三种地貌类型。山地又可分为亚高山带、中低山带和丘陵。中低山带和丘陵,仅可作冬牧场或春秋牧场。倾斜平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地质

托里县境出露地层多样。古生界地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属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碳系。中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铁厂沟、白杨河谷地,分属侏罗系白垩系。侏罗系属陆相湖沼沉积层含煤层,白垩系属河湖相地层,多分布于加依尔山、玛依勒山。新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托里谷地、铁厂沟东部、阿克别里斗区,分属第三系、第四系。第三系属河湖相地层。第四系成因较为复杂,属陪相地层。因是河流、湖沼堆积风积等组成,土层厚薄不等。北部土层较厚,托里谷地至东部白杨河区地层较薄。

气候

托里县地处亚欧大陆地理内心,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夏季短促而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全年日照较多,盛行东风、南风,年平均气温6.1℃,一年中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0.9℃;最冷月为12月,平均气温为-9.7℃,历年无霜期为155天。气温日年变化明显,秋、冬、春季多冷空气入侵,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并随高度增加而增多,年降水量为246.9毫米。年平均日照实数为2803.5小时。新疆著名的老风口位于乌鲁木齐—塔城公路要道上,南距托里县城26千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偏西风。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19年9月,托里境内无冰川,无高山终年积雪,水资源总的特点是水源点多而径流小,分散而面广,季节性特强。地表水资源主要是山区丘陵融雪和大气降水,冬夏两季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托里县境内共有46条沟溪型河流,流程短,水量小,渗漏快;泉水多在冲积平原下部溢出带,独立径流,直接引入灌溉区,正常年份总径流量平均值为5578.2万立方米。托里县水资源总量为3.54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24亿立方米,已利用量为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水资源总量为1.93亿立方米,县实际能利用量为1.34亿立方米,已利用量为0.45亿立方米;地下水水资源总用量为1.61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储量约为0.89亿立方米,已开采利用量为0.3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9年9月,托里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3037.8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4214.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18.1公顷。

生物资源

2019年9月,托里县除拥有优良的羊、牛、马、骆驼等家畜外,还有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兽类31种、鸟类39种、鱼类20种、两栖爬行类6种、昆虫类150余种。属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动物有雪豹、北山羊、紫貂、天鹅、雪鸡、马鹿、黄羊、棕熊等。

野生植物1400余种,其中草木植物约1300种,木本植物约150种。经济植物药材种类较为丰富,约200余种,已开发利用的有50余种。产量较大的有贝母、甘草、锁阳、麻黄、黄芪、党参、肉苁蓉(大芸)、芍药等。列为珍稀保护的树种有云杉、胡杨等,植物有新疆贝母、新疆阿魏等。

矿产资源

2019年9月,托里县80%区域处于西准噶尔成矿带,矿业开采条件好,具有明显开发优势。主要矿种有煤、金、铬、铁、铜、花岗岩、石灰石、石棉等39种416处,其中探明铬矿储量约260万吨,居全国首位;黄金的远景储量约500吨。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托里县户籍人口91280人。

2020年,根据塔城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托里县8.55万人。

经济

综述

2021年,托里县地区生产总值44.78亿元,同比增长5.1%。工业增加值完成7.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4亿元,同比增长10.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38.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916元和14395元。三产比例为24:27:49。

2023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托里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67789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第一产业147159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194789万元,增长3.4%;第三产业225841万元,增长12.3%。三产比例为:26:34:40。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6.84%、15.13%、68.03%。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托里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9.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29.2%;第二产业增长189.3%;第三产业下降82.8%。分领域看,农林牧渔业下降29.2%;采矿业下降98%;制造业增长6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91.8%;房地产业下降63.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91.7%;教育业下降59.5%;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31.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同期无数据,增长100%。按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下降35.4%;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376.6%;其他费用增长486%。

财政收支

2023年,托里县地方财政收入51001万元,增长30.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569万元,增长21.86%,政府性基金收入11432万元增长74.2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76080万元,增长0.9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625万元,增长11.30%;政府性基金支出69455万元,下降20.89%。

居民收入消费

2023年,托里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8元,同比增长6.2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6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7元,同比增长7.25%。

第一产业

2023年,托里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54.68万亩,比上年增加1.29万亩,增长2.41%。粮食种植面积41.81万亩,增加3.76万亩,增长9.89%,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82万亩,减少0.71万亩,下降7.47%;玉米种植面积30.26万亩,增加2.21万亩,增长7.87%。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5万亩,增加0.31万亩,增长27.47%。棉花种植面积1.86万亩,减少0.1万亩,下降5.1%。全年粮食总产量22.79万吨,比上年减产1.19%。其中,小麦产量1.2万吨,减产60.52%;玉米产量21.35万吨,增产7.32%。油料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增产1.95%。棉花产量0.23万吨,下降3.48%。

2023年,托里县牲畜存栏82.2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3.77%。其中:生猪存栏0.11万头,增长43.04%,牛存栏10.79万头,增长48.3%;羊存栏44.83万只,下降18.97%;家禽26.5万只,增长604.36%。全年牲畜出栏39.67万头(只),比上年下降8.29%。其中生猪出栏0.15万头,下降23.59%;牛出栏6.7万头,增长37.31%;羊出栏30.23万只,下降14.98%、家禽2.59万只,下降1.29%。

2023年,托里县主要畜禽肉产量1.68万吨,比上年增长8.57%,其中:猪肉0.013万吨,下降19.29%;牛肉1.01万吨,增长21.9%;羊肉0.65万吨,下降6.75%;禽肉0.007万吨,增长17.29%;生牛奶产量2.04万吨,增长11.34%。

第二产业

2023年,托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202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3%。在12类主要产品中近七成产品产量下降。其中:生产黄金1681.82千克,下降27%。发电量1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生产水泥72.33万吨,增长72.2%。生产混泥土17.2万立方米,下降11.7%。生产板材2.86万立方米,下降47.5。生产碎石36.5万立方米,下降24.1%。生产铁矿10万吨,下降4.8%。生产混泥土切块12万立方米,增长56.2%。生产鹰嘴豆1940万吨,下降22.4。供热量83.54亿吉焦耳,增长28.5%。生产植物油3085.44吨,增长101.7%。生产冷藏肉178.6吨,下降79.2%。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托里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60.17万元,比上年增长15.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121.47万元,增长1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838.7万元,增长10.1%。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2022.6万元,增长7.2%;零售业实现33542.27万元,增长18%;住宿业实现1529.7万元,增长9.3%;餐饮业实现2865.6万元,增长2.9%。

交通运输

托里地处塔额盆地南部,是塔城地区北四县及兵团农九师东进准噶尔盆地的交通枢纽和门户,县周边100千米区域内有塔城克拉玛依两个机场,巴克图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县城镇距克拉玛依市仅150千米,距地区首府塔城市110千米。省道221线、省道318线及省道201线贯穿全境,托里县乡村公路通达率9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托里县小学16所(其中托里县阿克别斗乡也格孜库勒小学无生源未使用),初级中学1所、高中2所、幼儿园35所(其中民办2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16773人(幼儿园3213人、小学8338人、初中3734人、高中1488人);专任教师数1294人(幼儿园254人、小学675人、初中 251 人、高中114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托里县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托里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共89 家(其中:县级公立二级及以上医院2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乡镇(牧业)卫生院9家、村级卫生室58个、民营医院1所、个体诊所17家)。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49人,其中: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56人、初级职称392人(执业医师(含助理)185人、注册护士244人、医技人员60人)。床位:全县共设编制床位586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439张、乡镇卫生院127张、民营医院20张)。

社会保障

2021年,托里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1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720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0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8.55%,发放低保金1758.18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69.96万元。

民俗风情

冬不拉

冬布拉在草原上流传很广,式样也有很多种,铲子形冬布拉叫“阿巴依式冬布拉”,马勺形冬布拉叫“江布里冬布拉”。后来经不断改革,将这两种式样的冬布拉加以结合,出现了一种“民族新式冬布拉”。冬布拉是阿肯手中的武器,它既可叙事又可抒情,特别当它描绘草原新生活时,那明快的旋律,充满了浓厚的草原气息。

阿肯弹唱

阿肯弹唱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阿肯弹唱有两种形式:一是阿肯怀抱冬不拉自弹自唱,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二是对唱,有两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对唱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具有赛歌的性质,把雄辨和唱诗结合在一起,既富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他们所唱的内容大致可分为颂歌、哀怨歌、情歌、习俗歌、诙谐歌五大类。

哈达

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地方特产

新疆褐牛

新疆褐牛是以本地土种牛为母体,引用瑞士褐牛、阿拉托马及少量科斯特罗姆牛与之杂交改良,经长期选良而成的乳内兼用的良种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能耐严寒和粗放饲养,放牧性能好,抗病力强,并具有较高的产乳和产肉性能。新疆褐牛具有适应性强,宜放牧,生产性能高等优点。

哈萨克族的小刀

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哈萨克男子差不多都有一把小刀。小刀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宰杀牲畜、剥皮、收拾杂碎、修理鞍具、制作木制工艺品、吃肉、吃瓜、打猎等等都离不开小刀。在哈萨克族男子系的皮带中,专门留有挂小刀的位置。哈萨克的刀子分为两种:一种是30多厘米长的长刀;另一种是折刀。大多数男子都带折刀。在折刀中又分大、中、小三个号。哈萨克小刀在式样上也很多,如剑式、鹰嘴式等,刀把用金属、牛角、塑料镶面及混合用料,讲究的还在刀把上镂花纹和压图案,有的还镶嵌金属条、宝石、彩石做点缀品。刀刃的制作也讲究淬火、沾水、沾油等工艺,小刀的钢材选择也十分注意,大都用弹簧钢板做刀的原料,使刀刃锋利而坚硬牢固,能长期使用。在哈萨克族的部落里有专门从事制作各种小刀的民间匠人,他们手艺高超,技艺一代传一代,而他们制作的各种精美锋利的小刀,也被哈萨克群众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珍珠鸡

珍珠鸡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优质的野味肉禽。珍珠鸡富含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达23.4%,并含有较高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所含维生素比家鸡高一倍以上。年产珍珠鸡蛋40吨,年销售量40吨。

奶疙瘩

奶疙瘩是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喜欢吃的一种食品,是奶子的结晶体。奶疙瘩有两种,一种是甜奶疙瘩,一种是酸奶疙瘩,可带油可不带油。做法大都是靠手工,用新疆放牧天山牧场奶牛的新鲜牛奶经特制加工而成。它是哈萨克民族手工制作的一种奶制品,具有奶味浓郁的特点。哈萨克族牧民做奶疙瘩时,先将牛或羊奶发酵,把发酵后的酸奶倒入锅里熬,然后装入布袋里吊起来,使其水份滴尽,用手捏成小块,放到铺有芨芨草编制的席子上凉干即成。晒干的奶疙瘩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日常可以和一起奶茶食用,外出放牧或远行又可以充当干粮。

风景名胜

玫瑰谷

玫瑰谷地处托里县加斯哈拉盖林区,这里满山遍野生长着香气溢人的野玫瑰、野蔷薇,故由此得名。夹在野玫瑰之间还生长着冬虫草、锁阳、大芸、党参等珍贵野生药用植物,马鹿、盘羊、松鸡、棕熊等30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在繁衍生息。

孔繁森纪念碑

新疆有一座孔繁森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就位于托里县省道221西侧,距托里县城4.5千米。孔繁森同志系山东聊城人,生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7月,生前曾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书记兼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1994年11月29日上午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途经托里时,发生车祸,不幸遇难。孔繁森同志生前两次援藏,历时十载,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称号,当地群众称他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为纪念孔繁森同志,1995年11月29日,在孔繁森同志以身殉职一周年之际,在孔繁森同志遇难地点附近,托里县各族人民为孔繁森同志修建了纪念碑。纪念碑坐西朝东,高2米,上宽1.18米,下宽1.18米,是用雪花青色花岗岩料砌成,分基座和碑体两部分。

老风口生态旅游区

老风口生态旅游区,地处塔城地区托里、额敏两县之间,是塔城地区公路交通的咽喉,也是地区经济建设、东联西出的要道。老风口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大风频繁,特别是冬季盛行偏东大风,其风速之高、移雪量之多、危害之大,为世界所罕见,并因此而闻名全国。清光绪十年(1884年),老风口就设有驿站DD平安驿,后来又在附近小山建有一座风神庙,门上匾额为光绪皇帝御笔“福佑岩疆”。民国时期,这里修有专供行人避风的官房若干间。隆冬寒天过一趟老风口犹如走了一趟“鬼门关”,令人不寒而栗。老风口的大风,向西可延续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湖、巴尔喀什湖,故哈萨克斯坦称此风为“阿拉风”或“艾比风”。

荣誉称号

2017年3月10日,托里县喜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哈萨克族阿肯之乡”、“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2020年5月,托里县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