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元

更新时间:2021-11-24 13:59

王林元,男,生于1937年,山西寿阳上峪村人,著名表演艺术家·

民间艺术家

从艺60年,素有“寿阳赵本山”之称,并且生前是中共党员,历任寿阳县文化馆宣传队副队长、队长,文化馆副馆长等职。社会兼职有县政协委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曲艺家协会理事等。他从十六、七岁起,就参加村里的农村文艺表演,至今已从事群众文化工作60年,多次获得各种奖励。

王林元自幼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深受故土民间文艺的熏陶,他对于民间乡土艺术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积累,这为他以后从事民间文艺的表演、创作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基础。成年后入段廷石料厂工作,后参加山西省青年突击队赴内蒙古支边建设。1960年代初返乡,多次参加全县农村业余文艺汇演,表现出极好的文艺天赋。

个人介绍

姓名:王林元

籍贯:山西

出生:1937年(2013年4月3日逝世)

年龄:76岁

爱好:表演、二胡

称号:寿阳赵本山

语言:寿阳方言

成长经历

王林元是在笙曲里长大的,老爹好听戏爱吹笙,受老爹影响,王林元小时候就迷戏。家在寿阳县平舒乡的上峪村,村里一年到头演不了几次戏,瞎子说书倒是经常来村里,王林元就开始对盲艺人崇拜得不得了。

盲艺人们挨村子转,王林元转着村子听。为套近乎,还经常用小肩膀帮艺人们扛东西、领路、打水、搬凳子,什么活儿也肯干。一段书,跟两个村子他就能一字不差记下来,然后背给上峪村的叔叔大爷们,上峪村上空开始笑声不断。不识字,记忆力惊人,叔叔大爷们都把小林元当成了神童。

王林元只上过6天学,还被罚站过两个下午,因为调皮。后来家里太困难,为了让弟弟上学,当哥哥的王林元就辍学在家放牛。眼望牛背,心里却不停滚动着盲艺人的小段子。

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部队在寿阳搞“兵农合一”,全村青壮年不是长备兵就是预备役,不种地光练兵。只有10岁的王林元编了一个顺口溜:兵农合一,茅房满了没人淘,地里不长庄稼光长草,到处都是老茅蒿。王林元的顺口溜私下里在老百姓嘴里不停流传,一有当兵的就住口,背过脸就用顺口溜发泄不满。

寿阳快解放时,阎锡山部队担心老百姓支援解放军,把王林元他们村的全体村民撵上了寿阳和太原交界处的罕山孟家井,缺吃缺喝两个月时间。返回时村里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王林元编了一段顺口溜,,炕上堆一堆山药蛋。1955年寿阳县春节文艺汇演时,王林元把这段顺口溜改编成快板,起名“逃难”,参加演出获得一等奖。

解放后,凭借顺口溜吃上公家饭

在村里,借淘大粪的木桶跟城里人借用私家车一样难。担心磕碰,担心罚单,城里人的私家车轻易不外借。村里人不想让外人使粪桶,也是怕磕碰,还怕用后不洗或洗不净,自家的桶淘别人家的粪,心里总是腻腻歪歪的。但十二三岁的王林元一借一个准,因为他开口就是一段顺口溜:冬天攒下一瓮金,家里头好赖没人送,眼看茅瓮要撑烂,借你的茅桶用一用。平日里就待见,再加上这段顺口溜,桶主人自然是高高兴兴答应了。桶主人期待着送还时还能听上一段,果不其然,两个时辰后,院门一响传来了王林元的童声顺口溜:一瓮送了七八担,浑水洗了清水涮,茅桶没啦磕碰烂,如若不信出来看。

村里有个能说会道的“神童”,自然每年春节闹红火少不了他。有一年,王林元还被打扮成小姑娘模样,被大人们顶在了背棍上。当邻村的一个小妹妹得知,那个高高在上的漂亮姐姐是个男孩时,就迷上了他。这个邻村的小妹妹就是王林元现在的老伴。

因为身上不乏“文艺细胞”,王林元21岁时进入寿阳县段廷石料厂工会当临时工,在这里这位昔日“神童”才参加了扫盲运动,开始识字。识字是从学拼音开始的,虽然学的是标准拼音,但在王林元嘴里还是被说成了寿阳土话。顺口溜讲究押韵,王林元方言版的顺口溜用寿阳土话挺顺,但用普通话就不对味了

一生的开始

1964年,寿阳成立宣传队,王林元首批被召录,从“泥脚子”变成了“干部”,户口也进了城,吃上了供应粮。在宣传队里,王林元学会了二胡、手风琴、唢呐、笛子等各类乐器。

工作后,文艺演出跑遍寿阳

村外一阵铃声,早已聚在一起坐好的村民就知道王林元的宣传队来了,“那个时候,村里没有什么娱乐,全靠王林元他们的宣传队呢。”老寿阳人这么和记者说。

宣传队每人一辆自行车,整天走村串户为寿阳百姓演出。除了吹拉弹唱,王林元他们还会理发、照相、修理乐器,所以三男五女八辆自行车的宣传队被当地百姓称作“十八能”轻骑队。“能听王林元的段子,头发长了还给理发,人口全的一家人借机拍张全家福,所以寿阳的山庄窝铺没有不知道王林元的,‘轻骑队’铃声到哪,哪儿就有欢笑。”寿阳县新闻中心韩慕青说。寿阳全县农村有500多个生产队,王林元的“轻骑队”就到过其中的470多个。时下有些当红明星演出,地方换了节目不改,一首歌能唱一辈子。王林元跟她们不一样,顺口溜段子一村一个,段子里还有本村内容

王林元作品集

作品(一)

有恶媳妇改过自新,

说的是我们村有个女人,

她长相可与众不同。

高里长的有一米八零,

净骨头没肉头重脚轻。

别看她长得不怎地,

可穿戴打扮挺赶时兴:

里头穿的是锦纶腈纶,

外头穿的是涤卡涤纶,

穿的皮鞋是高后跟跟,

穿的裤子是喇叭筒筒,

抽的纸烟不是恒大就是前门,

吸完一根接上一根,

一说话好像二鬼抽筋。

她的名字叫白素琴,

外号儿人们叫她白骨精。

……

作品(二)

人人盼,个个想,

痛痛快快下一场。

哪怕元宵不游行,

也该先保好收成。

一直不下没好处,

病菌瘟灾压不住。

这是一年元宵节上演“雪打灯”时,王林元发给朋友的短信内容。收到朋友“好好好”的回信后,王林元更来了精神,再发一条短信:

这场雨雪真不小,

农民信心成倍高。

笑在心里喜眉梢,

确保下种墒垅好。

在王林元的手机中,

记者找到了老人顺口溜不止的原因,

手机短信上写:

顺口短信互相对,

民言土语地方味。

动手动脑动智慧,

老脑常用不衰退。

人物评价

著名作曲家王酩:他是“寿阳民间音乐的宝库”

社会评价:魔术、练书法,说学逗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称作群众文化的“万金油”“多面手”,为寿阳的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