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

更新时间:2024-04-19 15:59

白鹿原,陕西省西安市境黄土台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跨长安区(原长安县)、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因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途中,曾见原上有白鹿游弋而得名。汉文帝灞陵位于塬上,故亦称灞陵原。又因居灞水灞河)之上,故古代又称灞上。

位置境域

白鹿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跨长安区(原长安县)、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白鹿原长25公里,宽6~9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是西安境内最大的黄土台塬。

地质形成

白鹿原是在中更新世时期河流冲击阶地的基础上,被风积黄土覆盖,又经过近代地质垂直断裂运动与河流切割后形成的阶梯状或台状黄土高原,广义上仍属渭河平原。它是西安市东郊的一种特色地貌,为了与河流冲击阶地相区别,习称“黄土台原”。白鹿原东起点与篑山相接,南依秦岭终南山,西到浐河,北临灞河。

原面的形成

白鹿原的崛起与荆峪沟的出现,与浐灞两河息息相关。白鹿原在即将形成时,由于白鹿原上千万年降水径流在低洼处,汇流侵蚀地面,并沿原坡侵蚀流下,有的原坡地还出现大小不等的细沟壑,有些细沟壑在不断流水的侵蚀下会逐渐向原面内部伸长加深,荆峪沟就是在坡面流水的侵蚀下形成的大冲沟壑。 早期的荆峪沟又短又小,由于流水不断汇集,向幼小沟谷的下方和两侧侵蚀,同时沟头又向原内伸展侵蚀(称溯源侵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沟谷不断加深,变宽,伸长,终于形成了长达30公里,上游下切深度为80—100米,下游(沟口)逐渐增加深达210米的深大冲沟。原的中部,顺白鹿原走向发育“v”字深切沟谷——荆峪沟。沟底有多处水库和瀑布,最大落差约10米多。 荆峪沟原头在蓝田县县城以南8公里的将帅圪塔(荆山),源头一带地形开阔呈“u”形,有多股泉水露出,是荆水的发源地。沟内终年流水不断。上游两条支流汇合处叫“鹿走沟”,鹿走沟以下称荆峪沟。荆峪沟于红旗街办高桥村附近入浐河,成为浐河东岸最大的一条支流。

河川的形成

白鹿原位于灞河,浐河之间与蓝田县焦岱镇之东的秦岭北麓篑山相接,西到灞桥区狄寨、红旗及席王和长安区魏寨、炮里及鸣犊。南面及西面毗邻浐河,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因居灞水之上,故自汉代起又称灞上。白鹿原历史上曾先后归属过芷阳、灞陵、南陵、灞城、白鹿、宁民、灞桥、长安、蓝田等县治。据《雍录》载:“白鹿原者、南山之麓”,呈西北向倾斜,直达红旗、纺织城及席王。东西长30公里余,南北宽约10公里,原面标高600—776.5米。荆山最高处海拔1000米。东南高,西北低,东北端安村北高出灞河240—320米,西南端灞桥区内高出浐河150—200米。因原面与河谷高差悬殊,原坡陡峻,加之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原边新、老崩滑坡甚发育,原坡为一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地带。因浐、灞河流水系的不断冲刷,形成了阶梯级河川,下部由第三系冰水堆积层组成,中部夹杂一层三趾马红土,上部覆盖厚100—150米的第四系黄土夹古土壤层。

地形地貌

塬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680~780米,东北侧高出灞河240~320米,西南侧高出浐河150~200米,塬面高亢,与灞、浐河谷高差悬殊。塬内荆峪沟顺塬面倾斜方向发育切割,将塬面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左侧南塬又称炮里原,塬面平缓;右侧北塬又称狄寨原,起伏较大。

据《雍录》载:“白鹿原者,南山之麓”,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6~9公里,走向南东—西北分布,总面积273118.93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4%。原面完整,地表覆盖着一层褐色土,中部夹杂一层三趾马土,下层由棕红色沙质泥岩及白色砂岩沉积而成。

狄寨原

狄寨原,位于灞河、浐河之间,该原从蓝田县焦岱镇之东的秦岭北麓呈北西向展布,直到区狄寨乡江尹村一带。长达27公里,宽6~9.5千米,原面标高600~776.5米,东南高,西北低,东北端高出灞河240~320米,区内在西南侧高出灞河150~200米。因原面与河谷高差悬殊,原坡陡峻,加之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原边新、老崩塌,滑坡甚发育,为一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地带。下部由上第三系冰水堆积层组成,上部覆盖厚达100~150米的第四系黄土夹古土壤层。区狄寨乡全境位于该原的西北部,面积近70平方公里。原的近中部,顺原的走向发育——“V”字型深切沟谷——荆峪沟,切割深度在其上游达80~100米,在下游的车村西侧切割深达210米,沟底出现多级瀑布,最大落差约10米。

炮里原

炮里原位于长安区(原长安县)境东北。县境内长约14公里,宽2.2~4.8公里,最宽处在炮里后村、前村和杜家岭一线。原面平坦开阔,海拔670~681米,最高点在前村西北1公里处,原面高出荆峪沟及浐河川约200米。北面坡度在30°~45°之间,西南面坡度为18°~20°,师村、王乐村一段则为30°左右,因坡度大,上下原交通颇不方便。原周围由于流水侵蚀及黄土湿陷性而形成众多的切沟、冲沟和悬沟。最大冲沟是王沟,王沟下段两侧坡度都在30°~40°。地表上面为风积黄土,下部为冲积、洪积亚粘土、亚沙土沙砾层。

河流水文

地表水

白鹿原的河流基本属于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灞河水系,主要河流有:

灞河,古名滋水,发源于灞源乡华岔村西部,西流至华胥乡的新街西北入西安市灞桥区,于东经109°1′和北纬34°36′14″处注入渭河,全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灞河有四大源流即:清峪、流峪、同峪和倒沟峪,它们在玉山镇汇流后始称灞河。主要支流有 浐河、清河、辋河等。

浐河,灞河支流,发源于汤峪乡秦岭主脊北侧海拔2000米以上,于西安城郊灞桥区注入灞河,全长63.5公里,流域面积760平方公里。

荆峪沟河,讹称鲸鱼沟水,古名长水,源于荆山西麓的毛家十字,西北流向,先后汇峪沟水、聚仙坊水、韩家沟水、李家沟水,至孟村乡的朱家沟村南入长安界,流长约16公里。再往西北流11公里至灞桥区的高桥西3公里处汇入浐河。

地下水

蓝田县台原地区属中等富水区,分布于白鹿原新华村——孟村——田禾村一线以南,面积144.14平方公里,含水岩层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下更新统上部和中更新统上部黄土层;下层为下更新统下部冰水堆积砂卵石层。含水层厚度为49~149米,富水性由中部低洼处向原边减弱。水质良好。

水土流失

白鹿原地区,主要是活跃的水蚀和重力浸蚀,每年平均缩小耕地30亩。黄土原面径流下泄时,造成沟壑、沟头上溯、沟身扩张,逐渐分割黄土台原,使原坡地表破碎,耕地减少。

农业条件

白鹿原地区,海拔高度690~791米。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区。该区耕地地块大,平地多,坡度缓,土质良好,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降水偏少。粮食作物以两年三熟为主,复种指数为160%左右。盛产小麦,兼种玉米、豆类,素有“蓝田粮仓”之称。

历史文化

白鹿原历史上曾先后建过芷阳、灞陵、南陵、灞城、白鹿、宁民等7个县治。

历史上,白鹿原居高临下便于回旋,对保卫西安城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在白鹿原东部(即今将帅圪都村)曾是汉代长水校尉屯兵之处。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驻扎白鹿原,修工事,挖战壕,负隅顽抗。终被人民解放军击退。

在现代革命史上,1935年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曾在这一带进行革命活动,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也在这里召开过,中国人曾在白鹿原上播撒过革命的火种。

遗址遗迹

白鹿原上古文化遗存丰富。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表明,这是一处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长的重要场所。白鹿原下的蓝田县九间房乡公王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75万—115万年的蓝田猿人遗址;白鹿原西侧下的半坡遗址是距今5600年—6700年之间一处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聚落遗址,也是国务院1963年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白鹿原西北原塄高处(今灞桥区灞陵乡刘家村),西北两面临高崖,南靠深沟,只有东面可以通原内。汉高祖刘邦入关咸阳灭秦复还军灞上,在此扎营,称刘邦营,后世传为刘家营。

位于白鹿原北麓灞桥区灞陵乡毛西村的灞陵依崖起陵,襟山带水,山势如凤凰展翅,故俗称“凤凰嘴”。灞陵为汉文帝刘恒及其皇后、汉景帝生母窦皇后的同茔异穴合葬墓,重点保护区39100平方米,属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狄寨镇鲍旗寨村薄太后陵亦属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俗称“薄姬冢”,占地110亩。薄姬为刘邦妃、汉文帝刘恒生母。考古调查发现阙门、墙基和卵石路面遗迹。1975年在陵西北200米处发掘从葬坑20座,在国内首次发现以犀牛、大熊猫从葬;巩村乡前卫村1989—1990年发掘隋墓3座、唐墓28座,出土金、银、铜、陶器共1000多件;

1980年12月,在汤峪镇杨家沟村一处距地表2.5米处出土金银器窖藏89件,成为晚唐金银器标准器。

白鹿原上的名镇——狄寨镇,史载北宋天圣年间名将狄青征西时曾在此安营扎寨,故称狄寨。狄寨镇周围各村多以当年狄青部将姓氏为名,沿用至今。

白鹿原上和白鹿原下沿浐、灞两岸还有多处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文化遗址。如米家崖遗址、长乐坡遗址、老牛坡遗址、孝义沟遗址、新寺遗址、东李遗址等。郭家滩墓群更是新中国成立后陕西文物工作者屡获考古成果的重要地区。从1953年至1956年、1980年至1989年,这里陆续发掘各类墓葬2000余座,其中汉墓数百座,北周墓数座,隋唐墓100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数十万件。

名人名家

白鹿原上,蓝田县境内,曾诞生过以画马著称的唐代大画家韩干,北宋著名政治家和学者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四兄弟。吕大临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他的《考古图》和《考古图释文》两部著作至今仍是当代考古学家不可不读的典籍。唐代大诗人王维,虽祖籍祁(今山西祁县),但一直在长安做官,晚年隐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拜佛参禅,弹琴赋诗,为后世所乐道。蓝田县还诞生过近代著名教育家牛兆濂,工于诗文,时有“牛才子”之称。尊奉程朱理学,主持芸阁学舍,桃李满天下。

相关古诗

《城东闲游》. 白居易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