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

更新时间:2024-08-31 07:55

经济思想是管仲提出的,它最著名的就是四民分业分居论,关于这点,《国语·齐语》载: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杂乱),其事易(变)。公曰:处士、农、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就市井,处农就田野。②管仲的四民分业分居论,除有其政治、军事的目的外,在经济管理上企图达到以下目的:其一,使职业世袭化:四民分业分居可以使人的职业世袭化,让士、农、工、都固定在原来的职业和地位上,以便让其少而习焉,其心安焉。

管仲理论

管仲的重工商与四民分业论

西周

① 杜佑:《通典·州郡典·雍州风俗》。

②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据《史记》卷六《秦本纪》载,为四十一县。

①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年版,第222 页。

劳动生产率。其三,同一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互通信息,彼此间“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价)”,可以促进商品的流通。从以上几方面看,管仲的四民分业分居论,有其重视工商业,利于生产技术、技能、知识的传授,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一面。同时,它也受西周以来的传统影响,把人的职业分工世袭化,使一切都成为静止、不变的,把生产力水平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僵化了,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保守方面。

管仲的四民分业分居论中,关于分居世袭的内容有明显的保守性,但关于四民分工、分业的内容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客观存在和人们关于分工、分业的观念,所以这一划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管仲把一国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集团的分类,为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正说明这一分业、分工论反映了当时和以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

农业

孔丘理论

孔丘的利民、富民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 至前479 年)。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少年贫且贱,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不过经济管理思想并非孔子之所长,只是由于经济问题是孔子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他不可能不谈到这个问题。由于他的地位和影响,他谈到有关经济问题的观点、主张,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因此,不能不对他的这些观点、主张加以介绍。

(1)利民、富民与农工商并重孔子孔子是不主张讲利的,实际不是这样,孔子是主张利民的。孔子孔子孔子主张减轻赋税不就是对百姓有物质利益吗?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

农业农业生产不予重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孔子那样回答只是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小人应作的事情,而你樊迟这样未来的统治者是不应过问的。从孔子的其他言论看,他对农业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

① 《战国策·魏策一》,《韩非子·说林下》。

②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

③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

④ 《史记》卷十四《魏世家》。

⑤ 《论语·季氏》。

宫室,而尽力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禹,我找不出他的毛病。他自己吃的不好,对鬼神的祭品却很丰盛;平时穿着破旧衣服,祭祀时穿的衣冠却极美丽;居住宫室很简陋,却把力量完全用在修建沟渠水利上。禹,我对他挑不出毛病。孔子佩服大禹的三件事情中,其中的一件就是禹尽力修筑沟渠水利。这说明孔子对发展农业生产是很重视的。

为了富民,孔子及其弟子还主张正常地进行手工业生产。孔子的学生子手工业生产应当正常进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商业并不反对。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

孔子主张正常地发展农、工、商业是富民的基础。然而,有这一点民并不一定能富起来,所以他还主张轻赋、去奢、从俭等等,这些以下将进行论述。

(2)轻赋、从俭、去奢孔子反对统治者过分盘剥人民,主张轻赋、从俭、去奢。

在田税方面,孔子及其弟子们主张征收什分之一的税。《论语·颜》

①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

在主张轻税的同时,孔子主张从俭、节用、去奢。

舞蹈,这样的事他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心做出来呢?这说明孔子反对超过礼制的规定去讲排场和奢侈的。

(3)财富观与劳动观。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西周以来传统的社会关系迅速解体,新的社

① 魏徙都说法有三:魏惠王六年、九年、三十一年,分别见古本《竹书纪年》和《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以六年说较合理,故采其说。

①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章。

在体力劳动的问题上,孔子认为这不是君子的事,而是小人的事。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是统治阶级和为其服务的知识分子。他所说的小人主要是指劳动人民。孔子反对士人参加生产劳动,只要国家治理得好就有劳动人民来参加生产。《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背着自己的孩子)而至矣,焉用稼。'”在孔子看来,只要国家治理好,四方之民就会背着自己的孩子而来,那里用着自己去种庄稼呢?孔子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④孔子这段话讲了不赞成君子耕田的两条理由:一条是说君子的任务是谋求道,而不是谋求衣食;二是耕田的人常常挨饿,谋求学道则可以做官得到俸禄。因此,君子担心学不到道,不担心贫穷。孔子一再反对君子参②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八三,中华书局1985 年出版。

①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②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

加生产劳动,固然有社会分工和经济收入上的原因。另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孔子身分地位所决定的他带有的阶级偏见。

孔子在财富观方面把富与贵同伦理道德规范相联系,强调追求富贵应从正道得来、不从正道得来的富贵不可取等等,这一点有积极意义。

孔子这一主张的执行有利于廉政和国家局势的稳定。而这一形势的出现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当然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孔子反对君子参加生产劳动,认为生产劳动是小人的事,固然有其不正确的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一面。然而,从社会分工的观点来观察,没有分工就没有社会进步,这一点又有一定道理。因为君子的分工是学习各种道理、治理好国家,参加生产劳动便于了解下情有利于治理好国家,然而参加生产劳动不一定就能治理好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学习好各种道理,以备将来治国之用,这不能说没有道理。

总之,孔子虽不是经济管理思想家,然而由于经济问题的重要性使他不可能完全回避这个问题,上述孔子直接、间接涉及经济问题的主张,对后世影响都很大,而且至今仍然可资借鉴,不失其意义。

范蠡农末俱利

范蠡是春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大商人,关于他经商的事迹前已述。

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如农末两利的经济管理思想值得注意。《史记·货殖列传》载,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上文的大意是说:谷物粜的价格太贱则损害农民利益,农民受损 害不努力生产,农田就会荒废。谷物的价格太高则会损害工商业者的利益,工商业受损害无人从事工商业,就会使经济发生困难。谷价如果低至20就会损害农民,谷价如高至90 就会损害工商业。如果把谷价限制在不低于30、不高于80 的幅度内,就会对农业

孔子

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其次,他明确提出了商品价格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尤其是恰当地处理好谷价与其他商品价格的关系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范蠡试图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生产和流通,这都

①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管仲、孔子、范蠡是春秋时期在经济管理思想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在经济管理一些问题上的主张,可以反映那个时代的特点。

李悝的重农抑商

李悝,约生于公元前450 年,卒于公元前390 年。曾相魏文侯、武侯、使魏国富强。他是法家的始祖,曾著法经6 篇,对后世的刑律产生了重大影响。李悝还是重农抑商农业生产,设法增加农业农业农业

①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② 《太平御览》卷八二一,转引《史记》。

值得注意的是李悝不仅重农,而且还是轻商、抑商思想的最早提出者。在李悝看来,农业农业对立起来,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损害农业,会使民人饥寒,国家贫困。所以他说:雕文刻镂,害农之事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①。

十分明显,李悝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认为工商业危害农业手工业而言的,并未提到商业,然而由于手工业

从春秋时期管仲等人的农、工、商并重的思想到李悝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我们可以看到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轨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