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劭恒

更新时间:2023-03-30 19:48

裘劭恒,(劭:读音shào)男,1913年出生,江苏无锡人。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名誉院长、著名法学家。

人物履历

裘劭恒,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名誉院长、著名法学家。1946年2月至12月,任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团秘书、检查组助理检查官。

1961年,裘劭恒进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任教,1981年12月至1984年1月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此后一直担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名誉院长。

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裘劭恒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法庭顾问。

1985年4月至1990年4月,裘劭恒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为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

裘劭恒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分会副主任。

裘劭恒是海内外著名的教育家,长期从事国际法学英语、英美法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先后撰写了《英语限定词》、《国际商会国际贸易名词解释》(英译本)、《现代英语语法》、《英语修饰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英译本)等著作、译著多部。

2009年9月22日,裘劭恒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

个人事迹

说服末代皇帝出庭作证

1946年6月,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美籍教授贝德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伍长德、尚德义等人,一个个相继出庭作证,最终把制造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松井石根、武藤章,以及制造柳条沟事件的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一批日军侵华战争的元凶,送上了历史的绞刑架。那么,这些被当时新闻界称之为“重磅炸弹”的证人是谁寻找来的呢?他就是中国的助理检察官裘劭恒。

10月初,我与同事一起专程赶赴上海,叩开了位于淮海西路的裘家大门。

裘劭恒正在室内办公。他熟练地敲打着一台英文打字机,发出“咔嗒咔嗒”悦耳的声音。宽大的办公桌上, 摆放着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简报等文件资料,身后的一排书柜中,整齐地放着《拿破仑法典》、《加洛林娜法典》等数百册外文法律书籍。他是我国一位资深的国际法律专家,曾任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和上海外贸学院名誉院长等职。谈起他从事法律工作60多年生涯中的三件大事,即参与审判日本甲级战犯、审判“四人帮”和香港基本法的制定工作,裘老不无自豪。

裘劭恒于20世纪30年代,获得了东吴大学法学院学士的头衔。1946年,远东国际法庭组建时,作为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首任秘书,他肩负着搜寻证据的任务。

当年2月7日,向哲浚和裘劭恒一到东京,就向国际检察局递交了中国政府认定的11人的战犯名单。名单中,位列第一的战犯是日本侵华的间谍首领土肥原贤二,排在第二的是曾任日本关东军司令的本庄繁——当时的国民政府并不知道这名战犯已经自杀,第三则是南京大屠杀制造者谷寿夫。

国民党政府最初以为作为战胜国,审判仅是走过场,但对于采取英美诉讼程序的军事法庭,有没有证据、证据是不是有力、会不会被对方驳倒,是能否判定战犯罪名的唯一标准。中国方面的一纸名单,对于检察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1946年3月到4月,向哲浚和裘劭恒频繁回国,前往过去的敌占区和遭受过侵略迫害的难民中寻找人证与物证。但由于战争期间中国方面没有注意搜集和保留证据,日本方面又严守军事秘密,投降后又销毁了大量犯罪证据,让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工作困难重重。

但裘劭恒最终找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尚德义、伍长德,目击者美籍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约翰·梅奇牧师等关键人物。检察官向法庭提供的证人证词和其他证据材料堆起来,有一尺多高。大屠杀策划者松井石根刚开始百般抵赖,但很快被检察官驳斥得哑口无言。

1946年8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出现在法庭上,在东京引起了轰动。末代君王是国际检察局3个王牌证人之一,他整整出庭8天,创下了单人作证最长时间的记录。而这名关键人物是被裘劭恒说服出庭的。

“他头一次看见我,见我是中国人,怕得要命,以为中国人要把他当汉奸审判。我告诉他说,来东京让他做证人,是去证明日本人是怎么利用你做傀儡侵略中国的。他开始还半信半疑,后来我去监狱次数多了,连陪在旁边的法警也不怎么听我们谈话了,他才逐渐放松起来,最终接受了法庭的要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裘劭恒回忆说。

在日工作半年之后,首任检察官秘书返回上海从事律师工作,他的遗缺由翻译高文彬接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