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颁诏

更新时间:2021-12-01 11:33

金凤颁诏是明清时期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时在天安门举行的颁诏仪式。也就是,皇帝发布的重大命令(诏书),要在天安门上进行一套隆重繁琐的仪式,才能向全国各地颁发。这表明天安门在封建统治者心目中具有显赫的政治地位。

简介

天安门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金凤颁诏”的重地,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都需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届时于城楼大殿前正中设立宣诏台。由礼部尚书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诏书圣旨),盖上御宝,把诏书敬放在云盘内,捧出太和门,置于抬着的龙亭内,再出午门,登上天安门城楼。然后将诏书恭放于宣诏台上,由宣诏官行宣读。文武百官按等级依次排列于金水桥南,面北而跪恭听。宣诏毕,遂将皇帝诏书衔放在一只木雕金凤的嘴里,再用黄绒绳从上系下,礼部官员托着朵云盘在下跪接,接着用龙亭将诏书抬到礼部,经黄纸誊写,分送各地,布告天下。这种颁发封建帝王圣旨礼仪的全过程, 称之为金凤颁诏。天安门最后一次举行“颁诏”是1911年(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颁布溥仪退位的诏书

流程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凡国家大庆,覃恩,宣诏书于门楼上,由垛口正中,承以朵云,设金凤衔而下焉。”就是说,皇帝发布的重大命令(诏书),要在天安门上进行一套隆重繁琐的仪式,才能向全国各地颁发。这表明天安门在封建统治者心目中具有显赫的政治地位。

在进行颁诏仪式时,工部要预先在天安门正中垛口设置备有黄案的宣诏台,并准备好“金凤朵云”(漆成金黄色的木雕凤凰和雕成云朵状的木盘)。奉诏官(捧接诏书的官员)和宣诏员(宣读诏书的官员)等人衣冠楚楚,早已恭候在那里。诏书放在太和殿黄案上,皇帝盖上御玺后,经过一套繁琐的礼仪,由礼部尚书云盘承接诏书,捧出太和殿,暂放到午门外的龙亭里,然后在鼓乐仪仗的引导下抬到天安门城楼上,再将诏书放在宣诏台的黄案上。宣诏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读诏书。这时,只见天安门下金水桥南,文武百官和耆老按官位序列依次面北而行三跪九叩大礼。

诏书读完,由奉诏官把诏书卷起,衔放在木雕的金凤嘴里,再用彩绳悬吊“金凤”从天安门垛口正中徐徐放下。城楼下早有礼部官员双手捧着“朵云”等在那里,这样,“金凤”嘴中的诏书也就落在“云盘”中了,此举称为“云盘接诏”。

接诏后,诏书仍要放回天安门前的龙亭内,然后由黄盖(黄色伞盖)、仪仗、鼓乐为前导,浩浩荡荡抬出大清门,送往礼部衙门。这时,礼部尚书早已从长安左门快步回到礼部衙署门前跪迎诏书,并将诏书恭放在大堂内,行三跪九叩礼。随后,用黄纸誊写若干份,分送各地,颁告天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