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

更新时间:2024-08-07 14:55

阿底峡(Atisa 982~1054),古印度僧人、佛学家。汉名无极自在,本名月藏,法名燃灯吉祥智。生于巴格浦尔(另说班加尔或比哈尔)。11岁在那烂陀寺师从觉贤学习佛学,旋去王舍城跟密教大师阿缚都底波陀学习密法,尔后又去超戒寺从那洛波钻研显密两乘。29岁在菩提伽耶摩底寺(另说奥坦多补梨寺)从戒护受具足戒,学习戒律,又从法护学习显教经典。在1013年阿富汗的穆突起默德·伽塞尼的穆斯林军队最后一次侵入印度前,他去金地岛(今苏门答腊)从法称学习密法,并去锡兰(今斯里兰卡)钻研大小乘经论和密咒。44岁时返印度,出任超戒寺首座(大上座),声名极盛,与宝生寂、觉贤、阿缚都底波陀、动毗波、寂贤等人一起被称为超戒寺八贤。(图片)

化解危机

朗达玛在西藏禁佛以后,佛教陷于危机之中。11世纪西藏阿里地区的统治者绛曲沃(智光)之请,着《菩提道灯论》,提倡三士道和业果的学说,因而被称为业果学者。此时他就西藏当时大译师仁钦桑布(宝贤)之请至妥顶寺。时仁钦桑布已85岁,交谈之后,极为敬佩,遂请其校正自己所译经典,并听从阿底峡的劝告,建舍闭关修定,直至逝世。(图片)

译出经论

阿底峡住阿里三年,正欲回印,到达尼泊尔边境时,适逢战乱,交通阻断,不得不折回西藏。西藏译师仲敦巴请其到卫地弘法,遂应邀至桑耶寺,译出《摄大乘论》及世亲《摄大乘论释》等多种经论。他在桑耶寺看到大量印度已经失传的经典,甚为震惊。其后又被请到拉萨聂塘,译出《中观心要释思择焰》,并编写两部解释此论的著作。后至耶巴,译出无著造的《究竟一乘宝性论》。

简介

【阿底峡尊者(982—1051,一说980—1052)】

阿底峡尊者,是中国西藏地区在朗达玛王灭法之后,复兴佛教的第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社护罗国(即今孟加拉国)人。他的父亲就是当地的国王,名叫善祥;他的母亲名叫吉祥光。这位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叫莲花藏,次子叫月藏,幼子叫吉藏。长子继承王位。次子月藏当受具足戒之后,取名吉祥—燃灯—智,也就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是人们对他的一个尊称)。后人对这个称呼的解释很多,但多不可置信。

他幼年很聪颖。十岁以内,学会医方、工巧、文学等,并皈依三宝,守持斋戒,对于佛法的信仰和修持,都有明显的表现。十一岁的时候,他对宫中的宝车彩女等繁华享用起厌离想,便到山林去参见佛教出家人胜敌婆罗门。起初王子故意示现骄慢,自称是当地主人。胜敌说,“我已超出人群,没有主子也没有奴隶”。说完这些话,王子供上弓箭宝剑,表示渴望出离,企求摄受。胜敌最后指示他到那烂陀寺,使他寻求菩提贤论师。

王子到了那烂陀寺,拜见菩提贤论师以后,菩提贤又指他去参见那烂陀寺北面的 明杜鹃菩萨 。他见了 明杜鹃菩萨之后,又被指示往见黑山之南的阿嚩都帝巴。经过阿嚩都帝巴的开示之后,王子回到本国,请求父母许可他离开家庭,父母无可奈何,就暂时答应了他。

于是阿底峡尊者又到阿嚩都帝巴那里,恭敬供养,企求教授。阿嚩都帝巴传给他发心法之后,又指点阿底峡尊者到黑山寺去亲近大瑜伽师罗睺罗笈多伐折罗,在那里,他受了欢喜金刚灌顶。此后,先到王宫向父母诀别,再到阿嚩都帝巴处修难行,学中观,获得月称一派的中观见。二十一岁之内,完全学会了内外声明、因明之学,在与其他宗教信徒的辩论中取得胜利。(图片)

二十九岁时,在金刚座末底寺从持律上座戒护论师出家。他从论师学习了两年论藏。到了三十岁,他已遍学四部(大众、上座、正量、一切有部)的三藏教典,通达各派的持戒行法。他曾长久住在毗讫罗摩尸罗寺,主要依止那罗巴。又曾从飞行寺法护学《毗婆娑论》十二年。尊者不但精通了佛教学术,对于当时的其他学派:如正理派数论派胜论派瑜伽派的根本经典都能通晓。

他不但在印度大陆上研习大法,为了求法的缘故,也曾三度入海。当时金洲(据说即今苏门答腊)有一位大法师法称,或称法护,一般称为金洲大师,学识渊博,名驰远近。阿底峡尊者对他极为崇敬,于是决意参拜依止,与一百二十五位弟子入海,乘船航行了十三个月,才到达金洲。金洲大师给予热忱的欢迎,以后十二年中,阿底峡尊者与大师共同起居,学得一切大乘佛法。特别注意学习的是《现观庄严》一切教授和《集菩萨学论》《入菩萨行论》等不共教授。此外,以清净增上意乐修自他换菩提心的不共教授,也是从金洲大师获得。学成之后,与赡部洲的商人结伴回到印度,那时他已四十四岁。

当时印度有四大寺,即是:那烂陀寺、飞行寺金刚座寺和毗讫罗摩尸罗寺。他回国之后,先住在金刚座寺,其后因为护法王迎请,在毗讫罗摩尸罗寺驻锡。由于他卓越的才学和声望,成为该寺的首要人物。当时这个寺院的前面,右边画着龙树论师的像,左边画着他的像,可见当时人以为他可与龙树并论。还有,殿的左右墙壁一边画着通达五明的人,一边画着得成就者,而左右两墙都有他的画像。那时印度的寺规,只有大善巧者才能掌管钥匙,而他掌管了十八把钥匙

当时中国西藏地区阿里地方出家人智光,本是王族的后裔,而且曾摄持王位。他看到当时西藏地区佛教内部异说竞起,理论分歧,即在经典之中,这部经与那部经也常常有互相矛盾的说法。他心里想,只有到佛教基础厚的地方去求法,才能决定谁是谁非。于是派遣七位智者到迦湿弥罗去留学,并且每人给予僮仆,共二十一人,嘱咐他们除了求法以外,并应设法迎请当地的大德,而且还要打听哪位大德能来西藏地区弘传佛法。被派遣的二十一人因为不服水土,陆续死了十九个,只剩下宝贤译师和善慧译师两个人。这两个人回阿里以后,除了把学法的结果报告智光以外,并且向智光述说他们所听到的阿底峡尊者的学识与声望。智光于是派贾精进狮子前往迎请。但是这次贾精进狮子失败了,无论他怎样请求,阿底峡尊者只是不答应。他回到阿里向智光报告经过之后,智光让他再去迎请阿底峡尊者以下的大德,于是,贾精进狮子再度入印。

这时智光为了迎请而筹募供养,到了西藏地区南方边境,不幸被一个信奉异教的国王所俘获。智光的侄孙菩提光带兵往救,与那个王讲条件,结果是须要用与智光身量相等的金子来赎智光。菩提光在阿里广事征募,结果还欠一头之量。拿了这些金子去赎,未能达到目的。不过这次菩提光在牢狱中见到智光。智光告诉菩提光说:“这个罪恶的国王你不要给他一两金子,把所有的金子都作为迎请阿底峡尊者之需。我宁愿为法舍身,死在这里。”菩提光回去之后,还要再寻觅金子,但这时他听说智光已经死了,于是中止这件事。又请戒胜律师往迎阿底峡尊者。

戒胜到了毗讫罗摩尸罗寺中,晤见先来此地的贾精进狮子。贾劝告他先不提迎请,只说是来求学,因为恐怕操之过急更容易失败。又告诉他不要提迎请阿底峡尊者以下的大德,因为除了阿底峡尊者以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在西藏地方弘传佛法。他们过了一些时日之后,把阿底峡尊者请到贾精进狮子的房间里,奉上带来的金子,并且把西藏异说流行的情形、智光如何为迎请阿底峡尊者牺牲性命、智光、菩提光受到多少痛苦,耗费多少资财,以及智光迎请他的言词,一一都告诉了他。他对于他们所说的话表示非常同情,说智光是一位菩萨,但是告诉他们因为自己任务太重,恐怕不能成行。但他又说自己也要考虑一下,能不能在西藏地方弘阐佛法。当时嘱咐他们暂时把金子存起来。(图片)

阿底峡尊者当时虽然没有马上答应使者的要求,但此后经常考虑赴藏的问题。一天,到了金刚座,智光所派遣的使者顶礼足下,涕泣请求。他才答应了他们,把寺院的职务交卸清楚,决定赴藏。第二天阿底峡尊者到毗讫罗摩尸罗寺的上座宝生寂处辞行,只说带着外来的香客朝礼圣地。宝生寂听了,也要和他们结伴到各地去瞻拜。到了中途,宝生寂发觉他们是设好圈套,打算与阿底峡尊者共赴西藏地区。当时阿底峡尊者就和戒胜译师等人商量,允许阿底峡尊者赴西藏地区弘法,以三年为限。因此,他们越过边界到达尼泊尔,受到尼泊尔国王竭诚的敬礼和盛大的欢迎。不幸在这里贾精进狮子译师因病去世。阿底峡尊者很悲哀地说:“我现在没有舌头了,到西藏也没用了。”

在尼泊尔的时候,弘扬正法,并将王子 莲花光摄受为弟子。一年以后,启程赴藏。那时是公元1041年。

到达阿里的时候,菩提光迎请他住在智光所建的沱庭寺里,在那里讲说多种教法,传授灌顶,翻译了多种经论。又应菩提光的启请,造《菩提道灯论》,辟斥违背佛法的异说,开示三士道次第。这部书为藏族佛教徒所尊奉。

那时八十五岁的宝贤译师最初以为自己对显密诸法都已完全通达。虽然有阿底峡尊者来,也不会再有什么可求的法。可是阿底峡尊者既是王族请来的,只好虚与委蛇。但以后逐渐被阿底峡尊者高深的学识、卓越的德行所感动,于是化轻视为崇敬信仰,后来并且帮助他翻译了不少经论

阿底峡尊者在阿里住了三年,将要返回本国的时候,西藏一位通晓梵文的居士,后来成为他最大的弟子名叫种敦巴的赶到补让地方谒见他,得阿底峡尊者的灌顶加持。种敦巴为了转移他返国的念头,盛赞拉萨、桑耶等地的道场殊胜,僧侣众多。并且说那些僧众都希望他到那里去弘法。他听了很高兴说,“这么多修梵行的,在我的家乡也没有,其中一定有大阿罗汉。”说完向东方顶礼,于是答应了种敦巴。种敦巴恐怕中途生变故,急忙写信给前藏的僧众,使他们秋季以前赶来迎接。那时戒胜译师因为不愿失信于毗讫罗摩尸罗寺的上座,曾经陪同他南下。但走到尼泊尔的时候,路途前面有兵乱,于是中止南返的计划。回到芒域(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又称作“拉达克”,治所在今列城)住了一年,前藏的一些大德不久也赶来迎接,因此启程一齐前往前藏。一路上讲经传法,经过拉多绛、宁措、桑耶等地,最后到达拉萨。

在拉多绛时,供敦永仲上师、迦格瓦上师、杰吉迦瓦勤波上师、迦瓦释迦自在上师、枯敦尊主永仲上师、善慧上师六人以五事请他决断:一、方便和慧,单运一支能不能成佛?二、菩萨律仪须要不须要依别解脱戒?三、未得金刚阿嚩黎灌顶的,可不可为说续部?四、修梵行的可否受秘密和智慧灌顶?五、未得灌顶可否行密咒行?他回符说:“比这更多的问题菩提光都问过了,都载在《菩提道灯论》中。”

在桑耶寺,他曾翻阅该寺所收藏的梵文典籍,看到好多在印度已经失传的孤本,他异常惊喜。他于是抄写了《明显中观论》《华严经》等寄回国。此后他一面讲经弘法,一面与藏地译师合作,翻译了好多经论,最后回到聂塘。这时他体力已渐衰老,公元1054年阴历十月十八日示寂于聂塘,寿七十二岁。

阿底峡尊者生存的时代,印度佛教的主要宗派中观和瑜伽都很发达。密教此时也早已兴起。阿底峡尊者驻锡的毗讫罗摩尸罗寺,就是兼弘显密的道场。能上承显密诸师的传统,下启中国西藏地区迦当派的端绪的,即是阿底峡尊者。所谓迦当派的教义,即是把佛所说的经律论三藏都摄在三士道次第中。对于一切佛说都不舍舍,没有一法不是成佛的顺缘。这是阿底峡尊者学说亦即迦当派教义的特色,同时也是中国西藏语系佛学主要特色之一。关于他的学说的详细内容和“迦当派”的源流,可参看全书“菩提道灯论”条和“迦当派”条。这里把他的重要著译列目于后:

一、著作

1、怛特罗部:

《现观分别论》《独勇成就法》《金刚座金刚歌》《吉祥集密世自在成就法》《圣观自在成就法》《大威德遍照现观》《法界见歌》《定资粮品》《超世间七支仪轨》《不动成就法》《一切如来三摩耶守护成就法》《摄一切三摩耶论》。(图片)

2、般若部:

《般若波罗蜜多摄义灯》《般若心经解》。

3、中观部:

《入二谛论》《一念优波提舍》《中观优波提舍》《经集摄义》《菩提道灯论》《心要略摄》《菩萨宝鬘论》《显示归依论》《成大乘道方便略录》《经义集优波提舍》《业分别论》。

4、经疏部:

《业障清净仪轨疏》。

二、译籍

顿毗波著《十真性》,法称祥著《现观庄严论注释难疏》,善观自在称著《金刚手成就法》、《大威德成就法》,圣天著《中观破迷论》,清辨著《中观心要颂》、《中观心要分别燃论》、《摄中观义论》,德光著《菩萨地注》,世亲著《摄大乘论释》,清辨著《异部分派解说》。

丹珠尔中有一函名为《阿底峡品集》,专收阿底峡尊者自著的和 阿底峡学说 所依据的小品著作。但所收的书目都重见于其他各帙,这里所开列的书目已包括其中的主要作品。

(张建木)

FROM:【《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 编】

少年聪慧

阿底峡出身王族,出生于今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种姓圆满,父为国王善胜王,其兄为太子,其弟出家为僧,是受人尊敬的善巧大师。尊者自幼异于常人,爱乐正法,悲悯众生,常得度母加持守护,处处显示出俱生之功德。出生十八个月就能读颂《赞佛》。六岁便精通算术字画等世间学问。5岁在金刚寺出家,受密宗灌顶。11岁时尊者离开王宫,游历印度各个道场,遍访大德。

尊者在佛教圣地——中印度那烂陀寺于多生师长菩提贤论师处得发心教授。又于持戒清净、具有无碍神通的杜鹃论师处听闻缘起性空深义。尊者从十二至十八岁一直依止阿缚都帝修学,尊者的中观见多依阿缚都帝获得。阿底峡尊者二十一岁以内,已经非常精通佛教与外道所共通的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等四种明处。

青年修行

21岁精通五明,受教于莲花铠上师修习金刚乘密法。莲花铠喇嘛是一位大成就者,曾亲见 喜金刚 并得空行母受记。尊者在此上师座前求得大灌顶,立密法名为智密金刚。29岁时前往大菩提金刚座摩底比柯罗寺,以证入大乘位的持律上座戒铠论师为亲教师,于大众部正式出家,法名 圣燃灯—智。

壮年弘法

1013年,阿底峡尊者率弟子赴金地岛从法称学习密法,在锡兰(今斯里兰卡)钻研大小乘经论和密咒,于金洲大师处求得了圆满无缺的菩提心教法。44岁时返印度,出任超戒寺首座(大上座),展开了弘法利生的事业。

晚年入藏

背景

西藏自末代赞普朗达玛王灭佛(842年)后,卫藏各地分裂,盗匪横行,史称“黑暗时代”。此时,西藏地方的戒律传承、口传教诫及修行的教诫等几乎完全中断。佛法在讲学修习上常是各凭己意,妄自揣测经论的意义。

公元912年之后,佛、本(黑教)几乎同时再度弘传,揭开了双方的后弘期。由于各方面因素,致使双方教法互混,难以辨认。“拔协”记载:有人行贪瞋等邪恶行为,却说:“我无障碍”;有人不修显宗修心养性,认为习密咒即是大乘法,不需小乘及六度。据此可知,当时的佛教极接近外道或本教,论师、咒师也各执已论,百年间形同水火。这种情形在仁钦桑布赴印学习十年返国后(约在985年前后),曾一度改善。他降伏外道,建立讲学制度,树立纯正的佛教。但是到了由印入藏的红阿阇黎、绿裙班智达在阿里附近传法时,又为教法的混乱注入新的变因。他们群聚徒众,甚至胡作非为,虽经天喇嘛(王族为僧者)耶协沃,国王希瓦沃、仁钦桑布等撰述论著,发表文告破除邪法,但也束手无策。

阿底峡尊者 入藏振兴佛教,于当时西藏古格王朝国王意希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意希沃是一位奉佛笃深的国王,为了复兴藏地佛教,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尊者入藏

意希沃曾命尊珠僧格率领仆众百余人至超戒寺正式迎请阿底峡尊者,此次任务未能完成。继任国王绛曲沃并不灰心,1037年又再度派遣那措译师领五名童仆,携带纯金七百两入超戒寺习论,俟机迎请。他会同在寺中的尊珠僧格拜见了阿底峡尊者,并与他有一长谈,详禀西藏佛教之现状。

阿底峡尊者了解整个情况后,叩请度母三个问题:入藏对佛教是否有利?能否满足藏王的心愿?于己是否有障碍?在得到度母的指示后,他本着大乘自利利他的精神及续佛命脉的目标,终于在1040年以五十九岁高龄,翻越崇山峻岭前往西藏。

阿底峡尊者循着多数商人及朝圣者的路线,在次年抵达尼泊尔,收摄王子花光为行程中第一位弟子,并且兴建了与王寺齐名的“唐寺”。停留在尼泊尔的一年中,阿底峡尊者广为讲学,撰著了有名的《行集灯》。

重振佛教

1042年,在尼泊尔王与大臣贵族及由藏地前来迎请的译师们的簇拥护送下,阿底峡尊者终于进入了阿里,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一个月后至托林寺,会见了阿里国王绛曲沃。国王力陈教法混杂,希望阿底峡尊者能阐明业果,安定社会。阿底峡尊者亦指出,甚深法要即是业果,此后其在阿里三年即以讲解业果为主,而被称为“业果喇嘛”。在托林寺与仁钦桑布、那措等译师翻译经典。

两年后,应仲敦巴之请前往卫藏地区弘法一年,接着至桑耶寺、拉萨、雅隆等地。由于他非常喜欢大昭寺,于是经常绕寺而修,并传给弟子绕塔的教授。在桑耶寺讲经传法时,翻译《摄大乘论》及《摄大乘论释》等多种经论。

同一时期,他会见了在阿里地位最尊贵的仁钦桑布,双方互相讨论法要后,阿底峡尊者特别将密宗的不共处讲解说明,并详解如何将佛陀所说诸法在一座之间揉合而修,分别依无著菩萨所传、 龙树菩提所传及密咒之力等三方面作了解说。

阿底峡尊者住藏十三年(1042~1054年),大弘佛法,破斥邪论,为此后藏传佛教的流布奠立了良好而深厚的基础,尤其是在显密的次第及经论的研习上。当时西藏诸法师曾向绛曲沃询及来到阿里的班智达的个别功德时,绛曲沃回答:某班智达有如此的功德;某一班智达又有如此的功德。而询及阿底峡尊者的功德时,他目视天空,喉音稳重的说:“他的功德啊!他的功德啊!”表示了阿底峡尊者的功德超越了言说的境界。

圆寂西藏

最后数年,阿底峡尊者体力衰弱,未讲经论,常住聂塘,撰著了许多显乘密乘的道歌,以代替对请法者的回答。1054年夏,他以七十二岁高龄圆寂于聂塘,将自己一百五十七师所传的经论教授,应诵传者诵传,应讲授者讲授,应密传者密传,一生修行的显密精要都留给了西藏人民。

阿底峡尊者圆寂后,其灵骨舍利被各处请去供养,但经长期战火,多有散失。唯在种敦巴所建的热振寺中一直被保存下来。1965年巴基斯坦政府(其时孟加拉尚未独立)派使节前往聂唐寺祭祀,还向北京要求迎阿底峡尊者灵塔中的部分舍利,运回孟加拉国供奉。

重要影响

阿底峡尊者的学说以显宗为主,提倡戒律,尊尚净行,著有《菩提道灯论》共七十颂,阐述从学法到成佛的修习内容和阶段。在藏传佛教后弘期还处于分散杂乱时期时,该书提出了对整个佛教的系统看法,为噶当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阿底峡尊者主要著作包括《密宗道次第解说》、《菩提道灯论》、《入二谛论》、《中观教授论》、《摄菩萨行炬论》和《发菩提心论》等50余种佛学论著,并与其他译师将10余部经典翻译成藏文。所著《八分医方》对西藏医学北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阿底峡尊者先后到阿里、后藏、拉萨、叶尔巴、桑耶、连巴、纳典、唐波且、聂唐等地传教、收徒、著书、行医。其弟子以仲敦巴、俄·雷必西饶、绛曲沃、仁钦桑布等最为著名。

阿底峡尊者圆寂后,其弟子建造聂唐寺,并将他对仲敦巴等人讲经说法的内容汇编为《噶当书》(分为《祖师问道录》和《弟子问道录》两部分),成为噶当派和后来的格鲁派高僧必读书。因宗喀巴继承和发展其学说,创立了格鲁派,故格鲁派又称为新噶当派。1076年阿里地方首领为纪念阿底峡尊者,在托林寺举行法会,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件大事,史称“火龙年法会”。

阿底峡尊者形象较好辨认。他面相慈善,身着僧衣,头戴通人冠,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右后方有金顶,左后方有经箧,双足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圆形头光、身光及祥云、远山。

人物评价

西藏后弘期开始时入藏弘法的印度著名高僧,对西藏佛教在10世纪后重新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阿底峡尊者出身王族,是今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人。二十九岁出家。出家后先后师事香蒂巴、那洛巴等印度著名大师,成为精通五明的大班智达。其后,先后出任印度十八个寺院的住持。其间他在五十九岁任超岩寺(印度著名寺院)上座时,名震四方,影响最大。

人物经历

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法,是与当时藏西古格王朝国王意希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西藏佛教史上流传着许多佳话。

据记载,他为了邀请阿底峡尊者入藏,按照阿底峡尊者提出的要求,到处搜刮黄金,当他搜刮到噶洛国时兵败被俘。后来他的孙子绛曲沃设法以黄金去赎他,可他为法而忘躯,仍坚持要以黄金去请阿底峡尊者,最后被敌国杀害了。

阿底峡尊者接到古格王朝的邀请后,于1040年动身,1041年到达尼泊尔,1042年到达古格。在古格时,他主要住在托林寺。他在古格进行的宗教活动除了讲经和翻译经典外,还为绛曲沃写了一部《菩提道灯论》。这部著作是他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写的,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底峡尊者由此而被后人推尊为“佛尊”。

阿底峡尊者在古格住了三年,1045年起程准备返回超岩寺。当他行至布让地方,遇到仲敦巴等人,他们是卫藏(指拉萨地区)派出的专门迎请阿底峡尊者的,于是又随仲敦巴等人来到卫藏传法。他曾先后到拉萨,叶巴、盆域、聂塘等地传教收徒,前后近十年,影响甚大。最后于1054年圆寂于拉萨西南的聂塘。

阿底峡尊者圆寂后,他的弟子仲敦巴领众修行并继续弘法,1056年在热振地方建起热振寺,作为弘法据点,由此形成噶当派。阿底峡尊者到达卫藏,标志着佛教复兴势力由阿里进入卫藏,在西藏佛教史上称作“上路宏法”。阿底峡为后弘期西藏佛教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的鼻祖。

著作简介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灯论》,是中国藏族佛教迦当派的一部主要论著。它在短短的六十九颂半中,概括了显密

大乘教义,并按照他自己修学的智力造了这一部论,以阐明整个佛教。阿底峡尊者曾为这部论造过一部自注。至于七个问题的具体内容,阿底峡尊者传中没有明文。

别解脱戒为所依止?未得金刚阿阇黎灌顶可以不可以讲说续部?行梵行者可以不可以受上二种灌顶?未受灌顶的人可以不可以修持

另有一部《菩提道灯论》的注解,传说是拿措译师所造,内中列举了七个问题:一、大乘道所依的补特伽罗怎样?二、异生身中能不能发菩提心?三、菩萨戒需要不需要别解脱戒为所依?四、有别解脱戒者受菩萨戒时,是前一种戒体转成后一种,还是二种戒体并存?五、修集二种资粮需要不需要方便、般若双运?六,中观唯识以何理为究竟?七、入大乘密咒门当如何行?对《道灯论》的全部论文,即依着七个问题次第解释。

这部论是偈颂体,全论有六十九颂半,除第一颂礼敬三宝发心造论,和最后一颂述造论情形外,其余六十七颂半正说明从因至果的修行过程。

正论可分为二段:第一明大乘道的士夫,第二明所修的正方便。明修大乘道士夫的有四颂(第2至5颂),说进修佛法的人总有三等,即名三士:一、唯从自利出发,由怖三恶趣苦,希求人天快乐而止恶修善大乘道依何等补特伽罗)。

明所修的正方便中,先总叙说正方便,即第六颂。次分五种方便:一、归依三宝有三颂(第7至9颂),说明归依三宝的行仪。

二、明发愿、行二种菩提心有二十五颂(第10至34颂),此中先明发愿菩提心有九颂半,说明愿菩提心,即先须发慈悲欲度众生的誓愿,其次以不可退转的志愿发求成佛的心。后叙说愿菩提心的功德和应当守护的学处。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异生身中能不能发菩提心)。后明行菩提心有十五颂半,说明受菩萨戒之后,愿菩提心才能增长。受菩萨戒者要先具足七众别解脱戒的任何一种,尤其以比丘戒为最重要(其不堪受别解脱戒者也须先具足远离十恶业道的十善戒),否则不堪受菩萨戒。并说受菩萨戒和受后,当制止诸烦恼恶行,善学三聚净戒,努力修集菩提资粮。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三个问题(菩萨戒需不需依止别解脱戒),兼带着解答了第四个问题(菩萨戒与别解脱戒的戒体为一为二,就三聚戒中的律仪戒体而言,可说是同,就摄善法等戒体而言则相异)。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第二个问题。

三、明引发通智利他的胜方便有七颂半(第35至42上半颂),说明修集福智资粮,作利他事者。为能作利他事须修奢摩他和具备修止的支分(止的资粮)已具足修止的资粮,方可以住心一境,修奢摩他后引发神通,而广作利他事业。

四、明双运方便、般若,修集二种资粮的方便有十九颂(第42下半至61上半颂),说明般若与方便双运方能断除二障一异缘起性空一切法无性的方隅。由般若力知一切法皆无自性,般若本身也没有自性,如是了知能缘所缘都性空无我,即能断除一切戏论分别,得大涅槃。由了知一切法无生无性,修无分别,渐历煖等四种善根,证入极喜等十地,不久即能证佛大菩提。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五个问题(修集二种资粮需要不需要方便、般若双运)和第六个问题(中观、唯识以何理为究竟),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第一个问题。

五、明密宗不共修集二种资粮的方便有八颂(第61下半至69上半颂),说明菩萨为求速疾圆满二种资粮当学密法。凡学密法必须依止师长先受灌顶,清净守护三昧耶律仪。但受梵行阿阇黎灌顶(瓶灌顶摄),和听受讲解密部经典和修护摩等密法。至于通达诸法的瑜伽师,则随便怎样做都没有妨碍。这就解答了上述的第七个问题(入大乘密咒门当如何行),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后三个问题,也解决了持戒律者与修密法者的矛盾。

归依三宝,发二种菩提心奢摩他增上心学,双修般若、方便及修密法速疾圆满二种资粮即增上慧学。因此,一切菩萨行都不出乎戒定慧三种增上学。

本论的主要典据,除诸部大乘经外,还有龙树无著觉贤等名家著作,如受菩萨戒处依据《菩萨地》,修定处依据《定资粮论》,说般若处依据《七十空性论》等,故是总集诸家之作而成。

这部论总摄一切佛经要义,空有两家的修法,汇合龙猛、无著、寂天三派的教授,把三种士夫所修的法门都包括在内,是阿底峡尊者著作中重要的一部,为后世藏族佛教学者所普遍称赞。

FROM:【《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 编】

菩提道次第论

菩提道次第论》,中国藏族佛教大师宗喀巴三士道声闻乘

现观庄严论》别依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灯论经论或语录,如迦当派卓垅巴所著的《圣教次第论》等。

三士道下士道三恶趣中士道三有上士道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的法门。在三士道之前,先说作为三士道的基础有二:1、亲近善知识;2、思惟人身难得

在上士道之后,又说明发大菩提心者如对密咒信仰爱好,亦可进修密乘

三士道下士道归依三宝,深信因果,止恶修善中士道

先思惟生死总别过患(总谓三苦、六苦、八苦上士道佛果,由此发起菩提心,求受菩萨戒,学习六度成熟自身,修学四摄成熟有情。三士道,是修不修密乘善知识大灌顶,受持三昧耶戒及诸戒律。若学下三部密法,可先修有相瑜伽,后修无相瑜伽,由此能得各种悉地三士道次第,这三种要道就是:1、出离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