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苍

更新时间:2023-12-12 15:03

陈雨苍(1889年8月28日~1947年1月1日),字少峰,又名少云、晓峰、晓云,湖北荆门人。青年时参加日知会等革命团体,曾参加武昌首义战。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1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21年创办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后更名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并自任校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湖北省立医院院长、武汉医师公会会长。1931年2月被捕入狱,后被保释出狱。1931~1932年,任国立同济大学秘书长。1940~1942年,负责上海与中央的情报发送工作。1943年任重庆国民政府司法院法规委员会名誉秘书长。1947年元旦因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时年58岁。

人物生平

陈雨苍,1889年8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市团林铺镇陈家新集。陈雨苍1911年毕业于湖北陆军军医学堂,在辛亥革命期间接受了孙文三民主义革命学说,产生了民主革命的理想。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柏林医科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同时,也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带着“医人欲医天下”的念头回国。

1921年,陈雨苍回到湖北,在武昌两湖书院的旧址上,创办了湖北省立医科专门学校。嗣后经过调整扩充,改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陈雨苍自己还兼外科、病理学教授。1927年春,陈雨苍担任湖北省立医院院长,由邬聘三、马春泉两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雨苍以湖北省立医院院长身份,倡议成立了武汉医师公会,经常组织会员学习革命理论和进行学术经验交流。还经常开会讨论革命工作,开展党的活动。1931年2月27日,陈雨苍去武昌省立医院上班途中,被武汉行营侦缉处以“共党嫌疑分子”逮捕。经过多方营救,于1931年8月底释放,死里得生。

1931年秋末,陈雨苍同志离汉去沪,任上海国立同济大学秘书长兼医学院的院长。1933年陈雨苍因党的工作需要离开同济大学,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0年初,党决定由陈雨苍在上海筹办设立中央直属电台。六七月间,组织派张树馨(女)为报务员,并安排由树馨和陈雨苍组成“家庭”。

1942年夏,遵照党组织要求,陈雨苍和张树馨离沪去渝。抵达重庆后,周恩来指示陈雨苍,设法打进国民党中央编辑局,目的是搞统战工作。由于日日奔波,过度疲劳,1944年底,陈雨苍突然高血压病发,半身瘫疾。虽经组织关怀,多次抢救治疗,勉能行动,但身体受到很严重的损害。1946年春,陈雨苍接组织命令回沪工作。回上海后第二天,组织上就派人来联系,决定要他去休养。然而他在休养期间,仍一再要求组织分配任务。由于他的病情日益恶化,1947年元旦不幸突然发生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58岁。陈雨苍逝世后被安葬在虹桥公墓。

人物事迹

反对帝制 参加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爆发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即“武昌起义”)。战斗中,陈雨苍协助陈荣钟指挥全营官兵炮轰总督衙门,次日一早又组织担架队在紫阳门、总督衙门等处为战友收殓遗骸。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陈雨苍出任军事检查官。

其间,为扩大革命声势,震慑满清政府,陈雨苍曾与战友李春萱一起到位于葛店的何蓬时家中取走密码本,并通过俄国驻武汉领事馆以湖北布政使的名义向北京清廷发告急电,以加深清廷内部的恐慌和混乱。10月中下旬,陈雨苍还以救护队长的身份参加过阻击清廷大肆反扑的阳夏战役(亦称“阳夏保卫战”,战役始于10月18日,至11月27日止)。

此后不久,季雨霖将军奉湖北军政府令出任安襄郧荆(清末时期湖北安陆府、襄阳府、郧阳府、荆门直隶州所属管辖地的统称)招讨使,并组军北征,以期光复仍为清廷把持的汉江上游及鄂西北地区。随军北征途中,陈雨苍先后被委任为军事参谋、民事参谋、卫生科长,并筹办了陆军医院。11月27日汉阳失守后,因北征部队军饷供应渠道受阻,受季雨霖委派,陈雨苍、陈重民返回荆门,在沙洋县商贾的支持下,两人很快筹得了大批军饷。

在历时3个月的北征途中,陈雨苍等协助季雨霖将安襄郧荆军由300人发展成为拥有水兵炮队等多个兵种、兵力达18000余人的革命武装,先后收复县以上城市百余座,并一举攻克洛阳,进攻锋芒直指西安。

发展教育 投身革命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大环境下,陈雨苍选择了出国留学。他先后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柏林医科大学学习医科,并于191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德就读期间,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陈雨苍的心中燃起了“医人欲医天下”的火焰。1920年,陈雨苍偕德籍妻子陈一荻博士回国,后在北京内务部卫生司担任行走职务(相当于顾问)。

当时的中国依然满目疮痍。陈雨苍深深地感到,如不从根本上解决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问题,中国很难走向独立和富强。为了促进家乡的发展,他向北京教育部提出了以庚子赔款为基金在湖北创办一所医科学校的建议。1921年,陈雨苍回到湖北。经多方游说,在湖北督军肖耀南的支持下,陈雨苍在武昌两湖学院原址创办了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学校创办后,陈雨苍自任校长,并兼任病理学及外科学教授,妻子陈一荻则出任德文教授。他还广纳贤才,聘请获得日本医学博士学位的李博仁任教育主任。

因医科大校址与董必武创办的启明工读学校附设江汉编印社相邻,且学校与编印社经常有教学讲义印刷等业务往来,陈雨苍遂与董老相识,并一见如故。通过与董老的交往,陈雨苍对马列主义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1926年3月18日,李大钊在天安门主持抗议集会,要求段祺瑞政府拒绝日本等八国提出的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最后通牒。然而,段祺瑞政府非但未予采纳,还下令开枪,致47人当场遇难,原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教师、中共党员李镜唐也在斗争中牺牲。为了纪念“三·一八”烈士李镜唐,在董老指示召开的烈士追悼会上,陈雨苍痛斥段祺瑞政府杀害共产党人的滔天罪行,并大声疾呼:“中国要革命!要踏着李镜唐烈士的血迹奋勇前进!”

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武汉三镇顿时战火纷飞,医科大被迫停办。战争结束后,医科大更名为武昌中山大学医科并恢复办学。经陈雨苍推荐,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出任该校校长。此后,陈雨苍便以“柏林大学医学博士”的招牌为掩护,在江董琴转让、位于汉口华商街太安里26号的一栋三层楼内开办了诊所。从此,诊所成为我党的又一个地下活动场所。其间,陈雨苍时常与他的学生邬聘三、王培林、汪道成、漆昌元及其他同志在诊所内开会,分析形势,有时甚至研究至深夜。1927年春,经邬聘三、马春泉介绍,陈雨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武汉国民党当局也举起了屠刀,邬聘三等相继被捕并遭杀害,武昌城内顿时“黑云压城城欲摧”。在险恶的环境中,陈雨苍仍坚持斗争,丝毫没有动摇。

传递情报 智斗日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陈一荻随同济大学西迁并最终到达四川宜宾。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陈雨苍留在了上海,并于1938年在上海静安寺路的静安大楼三楼再次挂出了“德国医学博士”的招牌,以行医为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0年初,党组织指示陈雨苍在上海设立中央直属电台。同年6月,党组织指派张树馨为服务员,协助陈雨苍的工作。为了确保电台安全,陈雨苍等人被安排在位于上海法租界拉都路2号的一幢四层楼房里。平时,电台被藏在四楼卧室壁橱的一个炉子下边。每到深夜,张树馨负责爬上楼顶安装天线。三楼的楼梯口有一道门,可阻止外人随意上楼。交通员赵、王夫妇负责传递电报文稿,对外则称他们是张树馨的姑夫、姑妈;联络员刘少文通常在静安大楼的诊所里与陈雨苍碰头。此后,为了适应社交活动的需要,组织上决定让张树馨装扮成陈雨苍的妻子。在陈雨苍的帮助下,张树馨外出时俨然一副博士夫人模样,外人很难看出破绽。

其间,为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陈雨苍分别将三楼租给了一名俄国人、二楼租给了在法租界巡捕房工作的一名广东人、底层的汽车间租给了开糖果文具店铺的小商贩,所得租金则全部上缴党组织。而他们三人平时的生活则相当简朴。外出联系工作时,陈雨苍常常靠买两个面包充饥,平时也总是穿着留德时的几件旧西装,皮鞋跟磨歪了就用小刀修一下再继续穿。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肆无忌惮地闯入租界搜查神秘电台。遇到搜查时,陈雨苍便用留学日本时掌握的日语镇定自若地与日军展开周旋,成功躲过了日军的一次次搜捕。1942年初,日军开始启用装有电台探测器的汽车沿街行驶并探测信号源。为确保电台和人员安全,根据党中央指示,陈雨苍的电台小组停止了发送工作。

亲属关系

夫人陈一荻;大女儿陈静园、陈杏园。第二任太太张树馨。

侄子陈有琪,曾为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后方医院军医;陈有玑;陈士榘,是开国上将,陈雨苍也是陈士渠的革命引路人之一。

社会纪念

1960年代家喻户晓的故事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根据中共地下党员陈雨苍在日伪统治下的上海设置机密电台与延安党中央传递情报的英勇斗争事迹而编写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