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

更新时间:2024-06-10 06:54

风门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斜刺0.5—0.8寸。

名称释义

(1)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2)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

(3)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  (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功能作用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定位

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2第3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2、3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2,第3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1. 感冒,咳嗽,发热,头痛;

2. 项强,胸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鼻炎、支气管炎、肺炎、肩背软组织疾患等。

配伍

肩井中渚、委中主治肩背酸痛;

配列缺主治咳嗽;

配风池主治外感风寒。

功效

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