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更新时间:2022-02-23 11:40

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是清政府经管朝鲜事务的官职,由袁世凯出任。

事件背景

1882年《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签订后,中朝关系在制度构造和管理体制方面,与清初以来的册封—朝贡制度构架相比,出现一些新变化。具体来说,中朝政治往来完全由礼部主导,转变为总署和北洋大臣参与决策和管理。另外,清政府设立“总办朝鲜各口交涉通商事务委员”常驻朝鲜京城,后改称“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沿革

袁世凯在处理壬午兵变甲申政变的过程中显示了卓越的胆识与才干,赢得了李鸿章的赏识。原任中国驻朝总办商务委员陈树棠软弱无能,被汉城外交界人士戏称为“无骨海参”。李鸿章早有更换之意。适逢陈树棠请假回国治病,10月28日,李奏请派袁世凯接办朝鲜事务,奏云:“臣查陈树棠奉派赴朝,两载有余,办理通商,尚无贻误。兹因积劳致疾,自应给假调治,另派干员接替。查有分省补用同知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驻王京,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此次派令伴送李昰应归国,该国君臣殷殷慰留。昨接朝王来函,亦敦请该员在彼襄助。若令前往接办,当能措置裕如。惟陈树棠赴朝之时,尚属商务初开。今则口岸渐增,贸易日盛,各国公使麇集汉城,一切相机因应,尤赖该员从旁赞画,似宜优其事权,作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略示预闻外交之意。查泰西派员出驻属国,向由外部给予文凭。如蒙俞允,再由臣檄饬该员克日前往,并请饬下总理衙门加札饬遵。该员袁世凯官职较卑,历著劳绩,应如何加恩超擢衔阶之处,出自逾格慈施,以重体制,而资镇慑。”

1885年11月15日,袁世凯带着李鸿章致朝鲜国王李熙的至要密函到汉城就任新职。密函提及袁世凯“奉旨令驻扎汉城,襄助一切。以后贵国内治外交紧要事宜,望随时开诚布公,与之商榷,必于大局有裨。”其时,袁世凯年仅26岁,便以赏加三品衔知府的资格就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但他只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属吏,必须事事禀承李的意见,而在朝鲜问题上,李鸿章是稳健派,向不主张公开或强行干涉朝鲜的内政外交,只给袁世凯“与闻外交”的权限。而袁世凯是个激进派,加之年轻气盛,为排除日、俄侵朝势力、稳定朝鲜政局,加强中国的宗主国地位,其所作所为,往往超出原有授权,招致各方不满,特别是李鸿章的斥责。醇亲王奕譞甚至要李鸿章预储“通品”,借机取而代之。1886年9月9日,李鸿章致函奕譞:“袁守精明刚躁,鸿章每切谕以镇静勿扰。但因壬午、甲申两次定乱,该守身在行间,颇有德于韩民,情形亦较熟悉,权宜用之。惟其洋务素少历练,年资稍轻。诚如尊谕,宜预储通品,为他日替人。第系难作文之题,通品亦不易得。”

1888年10月底,朝王来函,称袁世凯驻东既久,终难相济,要求乘其二年任期届满而更换之。李鸿章认为,袁世凯虽轻躁妄动,但有才干,有功劳,任劳任怨,经过屡次训饬,意气已平,尚能慎重自持,兼之熟悉情况,纤细必报,牵制李熙非他不可,处理朝鲜问题离不开此人,坚决反对撤换。1888年11月,朝鲜大臣金明圭奉李熙之命面谒李鸿章,谈及袁世凯与朝鲜君臣之间表里隔膜,乃抵牾而不相入,甚有损于大局。再次要求另选人以代其任。张謇张佩纶等也攻击袁世凯侈然自大、虚骄尚气,久留朝鲜,于大局无益。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朝任职,并于1890年2月给袁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奏请免补知府,以道员分省归候补班尽先补用,并加二品衔。奉旨允准。

1892年9月,李鸿章再上《奏保袁世凯片》,称赞袁世凯“胆略兼尤,血性忠诚,先后奏保,近日察其器识,尤能深沉细密历练和平,询属体用兼备,置之交涉繁剧之区,必能胜任。”袁世凯以海关道记名简放。1893年5月再奏补为浙江温处道道员,仍留朝鲜。

1894年7月18日,袁世凯奉旨撤回中国。7月23日,即日军在牙山偷袭清军并挑起战争的前两天,汉城的中国公署忽然遭到千名日军的围攻洗劫,存银被抢,国旗被夺,代理总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宜唐绍仪从公署后院狼狈逃到英国领事馆,焚烧了机密公文(还有一部分文件留存英国领事馆),随后辗转回到烟台,携回了袁世凯留下的“钦命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关防大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