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麸

更新时间:2024-06-27 11:36

小麦麸,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Triticum aestivum L. 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除热,止渴,敛汗,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虚汗,盗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热疮,折伤,风湿痹痛,脚气。

生长环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入药部位

种皮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归大肠经

功效

除热,止渴,敛汗,消肿。

主治

治虚汗,盗汗,泄痢,糖尿病,口腔炎,热疮,折伤,风湿痹痛,脚气。

相关配伍

①治产后虚汗: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以猪肉汁调服二钱。日二服。(《胡氏妇方》)

②治走气作痛:酽醋拌麸皮,炒热,袋盛熨之。(《生生编》)

③治小便尿血:面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之。(《集玄方》)

④治小儿眉疮:小麦麸炒黑,研末,酒调敷之。(《纲目》)

用法用量

内服:入散剂。外用:醋炒包熨或研末调敷。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果穗,晾晒,打下果实,人工或磨面机打磨后筛取种皮。

植物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

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小穗节间约1毫米;颖短,革质,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具6~9纵脉,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背面5~9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翼缘被细毛;雄蕊3枚,花药长1.5~2毫米,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颖果矩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和面作饼,止泄利,调中去热,健人。以醋拌蒸热,袋盛,熨腰脚伤折处,止痛散血。”

2.《日华子本草》:“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窨。”

3.《纲目》:“醋蒸熨手足风湿痹痛,寒湿脚气,互易至汗出。末服止虚汗。”

食物营养成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