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一世

更新时间:2024-09-06 13:37

尼古拉一世(俄语:Николай I,英语:Nicholas I,1796年7月6日[俄历6月25日]-1855年3月2日[俄历2月18日]),全名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俄语:Николай I Павлович),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五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一位皇帝(1825年12月1日-1855年3月2日在位),保罗一世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的第三子。

人物生平

早年

1796年7月6日[俄历6月25日],尼古拉出生于圣彼得堡加特契纳。他是保罗大公之子,出生后约三个半月,父亲成为俄罗斯皇帝,称保罗一世。尼古拉有两个哥哥,一个是后来当皇帝的亚历山大一世,一个是康斯坦丁。还有一个姐姐安妮。1801年保罗一世在宫廷政变中被弑,亚历山大登上皇位,其时尼古拉还不满5岁。他的第一位教师是苏格兰人保姆贾妮‧莉昂小姐。1802—1803年他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习法语德语俄语、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后来又增加神学绘图算术几何代数物理等课程。他很早就出入剧院、化装舞会和其他宫廷娱乐场所。1809年开始学习一些更高级的课程,如政治经济学、逻辑学伦理学以及兵法等。在语言方面又增添了英语拉丁文和希腊文。但他只爱军事科学,后来成为一位出色的军事专家。

尼古拉的教育被1812—1815年俄国的反拿破仑战争打断。1814年获准参军。此后曾在巴黎以及西欧、中欧的一些地方逗留。1815年11月4日在柏林举行的一次国宴上,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亲自宣布尼古拉与普鲁士公主夏洛特的婚约。1817年7月举行婚礼。1816年5—9月尼古拉漫游俄国,此后又去英格兰考察。回俄国后任工兵总监。以后几年又担任其他军职。

继位

1825年11月17日,亚历山大一世病逝于塔甘罗格,没有子嗣,这样在亚历山大之后的皇位,本应由二哥康斯坦丁继承。但是康斯坦丁娶了波兰的一位女公爵为妻,也就是成为门第不当的婚姻。在当时的欧洲,高等贵族的这类婚姻不被法律承认,康斯坦丁等于是为此门婚姻自动放弃了继承权,这样皇位只能由尼古拉来继承。他的大哥亚历山大一世在临终前两年起草的密诏中,将尼古拉立为皇储。但由于是秘密遗诏,许多大臣并不知道。圣彼得堡的大臣们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并拥戴康斯坦丁做皇帝,但康斯坦丁本人不愿继位,宣布将皇位让给尼古拉。尼古拉也不愿意继承皇位,反而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哥俩就这样推来推去,俄罗斯帝国从11月17日至12月14日这25天时间里,实际上处于无人统治的状态。

当康斯坦丁和尼古拉二人互相推让之际,一些贵族和军队中的部分高级军官策划发动政变。政变的组织者起初计划让皇帝退位,逮捕皇帝全家,后来又把目标改为逼迫尼古拉把皇位让给康斯坦丁,强迫元老院通过组织临时政府、废除农奴制、废除贵族特权等法令。结果发动起义的军官拖延不决,迟迟没有采取果断行动,最后政变的两位主要组织者竟然拒绝参加起义。

1825年12月14日,由近卫军和海军官兵们组成的起义者队伍在枢密院广场上结成战斗队形,包围枢密院,发动了政变。圣彼得堡总督试图干涉政变,但被起义队伍驱逐,并误伤致死。刚刚继位的尼古拉一世认识到他在军队和大臣们中间的威望很低,加上不愿在登基大典这一天动用武力,使自己的威望扫地,于是就采取了怀柔政策,不断派出使臣和起义者谈判,并且迟迟没有向忠于他的近卫军骑兵部队下达镇压命令。

起义者一方组织混乱,缺乏能够果断采取行动的领袖人物,尽管在一天之内有数次机会可以占领冬宫,逮捕沙皇全家,完成政变,但他们也只是像示威一样,盘踞在宫前广场上,寄希望于尼古拉一世能主动做出让步。

双方就这样对峙到傍晚,局势变得紧张起来:这个政变的结局或者是尼古拉一世主动退位,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或者是出动军队,镇压起义。无论如何,这个政变不可能拖到第二天。最终尼古拉一世决定,对起义者开始镇压。

尼古拉一世调来了炮兵部队,向集结在广场上的起义军开炮。在遭到沙皇近卫军炮兵的打击、骑兵的冲锋之后,起义部队四散溃逃,政变失败。夜幕降临的时候,政变的喧嚣彻底平静下来,街头上留下了上百具尸体。由于政变是在十二月份,起义者被称作“十二月党人”,这次起义也就相应地被叫做“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当天有1271人死亡,起义遭到镇压后又有上百人被判刑。

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吓坏了尼古拉一世。在正式登上俄罗斯帝国皇位的那一天开始,尼古拉一世就不遗余力地扼杀一切革命和变革思想。赫尔岑曾说尼古拉一世“隆重地用绞刑架开始了统治”。

(十二月党人起义图册参考资料)

性格

尼古拉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和他的两位哥哥一样,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而且对学业表现得也不是很热心。尼古拉不喜欢读书,但对军事很着迷,看过很多军事方面的书籍,而且还研究过建筑学。尼古拉在青年时代曾在军中服役,和战友们的关系不好,大家都认为尼古拉是一个冷酷自私而且傲慢自负的人。

尼古拉是个虔诚的东正教徒,严格遵守东正教教规,很能约束自己,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宗教活动。尼古拉不吸烟,也讨厌周围吸烟的人;从不饮用烈性酒,每天都坚持散步,从事锻炼。每天尼古拉的生活就像一架有规律的时钟。

尼古拉记忆能力超群,工作勤奋,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达到16至18小时。他崇尚严明的纪律,反复强调法律和秩序,经常亲自巡视军队、教育机构和国家机关,每次巡视都要对当地的工作作出评论,指出缺点,并给出更改建议。此外尼古拉还知人善任,在他执政期间,俄罗斯出现了一大批治国能臣。

他是一个典型的独裁者。从儿时一直到死始终喜爱军队,几乎达到发狂的程度。他的一切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在内,都很缜密和精确。他把一副几乎无法承受的重担压在自己肩上,足足支撑了30年。他采取纯粹军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方法。他的周围都是军人,在位后期他的直接助手几乎没有一个文职人员。他派专使到俄罗斯各地去执行特殊使命,这些专使大都是跟随他左右的将军。但在这种铁的纪律的背后却是极端的腐败和混乱。尼古拉一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往往越过正式的渠道,他最讨厌审议、磋商或其他程序上的拖延,他严重地削弱了大臣会议、国家会议和参政院的作用,愈来愈依赖于在他直接和绝对控制下能够立即执行他的意图的特殊官僚机构。他经常利用在正常国家机器之外的特别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总是由他最信赖的几名助手组成。

内政

尼古拉一世所有政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中央集权,尽可能地把所有权力抓在自己手中。为此尼古拉一世下诏,成立皇帝个人的机要处,下设六个部门:一处负责皇帝的文件起草和收发,二处负责俄罗斯帝国司法工作,三处是秘密警察机关,拥有庞大的编制和极大的权限,三处的领导人同时也兼任内务部部长。四处负责俄罗斯的学校和慈善机关的工作,五处专门负责农民问题,六处专门负责高加索事务。

尼古拉一世是君主专制的坚定维护者,尽全力铲除一切有可能危害他统治的苗头。在镇压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尼古拉一世在俄罗斯境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搜捕。他无法信任贵族阶层,总是怀疑贵族和高层军官们要酝酿政变,所以他把目光转向官僚阶层,商人和自由农,希望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石。尼古拉一世开始着手解决农奴制问题,通过一系列法令减轻了农奴的负担,并小心翼翼地制定了农奴制度改革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一直没有得到实施。因为他认为“现在去触动它还是一件更加有害的事情”。

1829年,尼古拉一世加冕,宣布自己是波兰国王。此时在整个俄罗斯帝国版图内,只有波兰享有最广泛的自治。1830年至1831年间,波兰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起义,但很快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起义失败后,尼古拉一世宣布取消波兰王国的自治地位,解散了波兰议会和军队,开始在波兰境内推行俄制计量单位并用卢布取代原来的波兰货币。此外还重新对波兰进行了行政划分,波兰被分割成为几个省,统统并入俄罗斯。

在内政方面,尼古拉一世除了巩固皇权以外,可以说基本毫无建树。但尽管这样,俄罗斯当时还是处在上升期,经济不断发展,1837年就建成了俄罗斯的第一条铁路。尼古拉一世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个火车司机:在铁路开通的典礼上,尼古拉一世亲自登上火车,向炉子里添了几锹煤,鸣响了汽笛,将火车缓缓驶出站台。

文化

尼古拉一世在对内政策上,在文化方面主要是采取钳制措施。尼古拉一世时期的俄罗斯,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知识分子。当时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出身于贵族家庭,受到西方进步思潮的影响,看到俄罗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急于通过改革或者革命手段来改变俄罗斯。逐渐俄罗斯知识分子分化为两大阵营:西方派和本土派。西方派以赫尔岑为代表,主张继续走彼得一世的道路,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上向西方学习,把俄罗斯改造成为一个欧洲国家;而本土派以哈米亚科夫为代表,主张鉴于俄罗斯有独特的历史和宗教传统,有独特的国情和现实社会政治环境,俄罗斯必须走有别于欧洲各国的发展道路。

为了更好地控制思想,防止变革思潮的蔓延,尼古拉一世任命以保守闻名的圣彼得堡科学院院长乌瓦罗夫为教育部长。乌瓦罗夫颁布了多项法令,禁止贵族子弟去西欧留学,禁止从西欧进口书籍,停止在大学给学生们讲授哲学,颁布了严厉的报刊审查法令,被世人称为“铸铁般的报刊审查制度”。后来根据这项法令,干脆禁止发表任何带有政治观点的文章。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俄罗斯更加紧了对报刊的审查。

外交

尼古拉一世在外交方面回到了以神圣同盟为外交支点的思路上,加紧了对欧洲革命运动的镇压。就在尼古拉一世时期,俄罗斯获得了“欧洲宪兵”的称号。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尼古拉一世曾应奥地利帝国的请求,向匈牙利派出10万人的军队,镇压了拉约什·科苏特领导的匈牙利争取独立的起义,从而防止了奥地利帝国的分裂。但奥地利并未因此对俄罗斯感恩戴德,在此后不久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担心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因此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尼古拉因此说自己是天下最傻的人,居然相信国家间还有道义。奥地利帝国在同拿破仑的战争中曾是俄罗斯可靠的盟友,现却成为敌人,关系全面破裂。直至两个帝国都在一战后解体,俄罗斯和奥地利的关系也没能缓和。

俄罗斯在1806年至1812年、1828年至1829年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中,沉重地打击了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日渐衰落。按照俄罗斯的要求,俄罗斯皇帝成为土耳其境内所有基督教徒的保护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被迫在1830年承认希腊独立,同时给予塞尔维亚、摩尔达维亚等地广泛自治。

尼古拉一世计划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彻底击败土耳其。为此他还拉拢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一起瓜分这个病人的财产。俄罗斯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引发了欧洲列强的不满和猜忌,他们担心强大的俄罗斯会对欧洲构成威胁,于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和英国的外相帕麦斯顿勾结起来,开始在政治上孤立俄罗斯。

1854年1月,沙皇尼古拉一世批准了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提出的“武装航行黑龙江”计划。这个侵略计划下达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沙俄侵占了黑龙江下游的绝大部分地区。

败亡

主词条:克里米亚战争

1853年,第九次俄土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罗斯海军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海军上将的出色指挥下,在锡诺普海战重创土耳其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853年俄土海战也是战争史上最后一次帆船战舰的大型海战。1854年,英法联军开始干涉俄土战争,派出军队支援土耳其。俄罗斯因为被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拖后腿,在技术装备方面明显落后于英法两国,因而尽管俄军官兵英勇奋战,但仍节节败退。1854年,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强攻登陆,开始围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1855年年初,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进行到关键时刻,俄罗斯帝国败局已定,不甘受辱的尼古拉一世招来长子亚历山大,无限感慨地对自己的继承人说:“为俄罗斯服务吧。我本想把最困难、最沉重的担子挑起来,把一个和平的、一切安排就绪的、幸福的王国交给你,但上帝作了另一种安排。”3月2日[俄历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去世。

为政举措

政治

尼古拉一世继位后,为编纂法典成立了第二厅。自1649年,伊凡四世之后的历朝历代沙皇颁布了计有数万件诏书、敕令、条例等法律文件。文件内容既有重复的也有相互矛盾的。编订一部系统的法典对于俄国是件亟待完成的和十分重要的事。但从彼得一世一直到亚历山大一世,都没能做成。尼古拉一世将曾在亚历山大一世时期推行改革的法学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斯佩兰斯基从流放地被召回,负责编修法典。但是他的工作却是在严密监视下进行的。尼古拉一世专门关照第二厅的厅长说:“你要看紧点儿,别让他闯出1810年那样的祸来。你要为他的行为对我负责。”经过4年的努力,斯佩兰斯基编出了45卷的《俄罗斯帝国法律全书》,内含30920个法律文件,成为后人研究俄国法制史的重要史料。

尼古拉一世早已意识到农奴制对于俄国的危害。宪兵司令亚历山大·赫里斯托福罗维奇·本肯多夫不止一次地向尼古拉一世呈文陈述农奴制的隐患,他建议沙皇有必要采取措施,逐步废除农奴制。尼古拉一世已经感到了农奴制越来越不适应一个强大的帝国,于是决定在不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的范围内进行改革。他对妻子说:“我正面临着执政以来的最重大的决定。现在我要在国务会议上提出一项作为解放农民的第一个步骤计划。”犹豫再三,他在国务会议上还是改了口,他说:“毫无疑问,在当前我国形势下的农奴制度,对大家来说,确实是感受到和显而易见的损害。可是我现在就去触碰它,那会是更大的灾难”,“按照法律,土地属于我们这些贵族,因为我们为国家流了血,我们是用我们的鲜血夺得这片土地的,但是我无法理解事情会变成这样,也许一方面是狡诈和欺骗,另一方面是野蛮和无知。与其被人们从我们这里剥夺掉,不如我们自愿交出去。”

尼古拉一世先后颁布过14个有关“解放农民”的法令,成立了一个以图拉省地主为主的小组来制定“解放农民”的计划,小组由尼古拉一世亲自领导,国有地产部大臣基谢廖夫负责主要工作。基谢廖夫是尼古拉一世大臣中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早年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曾经是“开明专制”的拥护者。在亚历山大一世时期,任第二集团军(驻守乌克兰)参谋长,同情“南方协会”的“十二月党人”,主张逐步废除农奴制。基谢廖夫在斯佩兰斯基的协助下,提出了逐步废除农奴制的计划,对国有土地和地主庄园进行改革,提高国有农民的经济和法律地位,确定地主的份地和义务,使其地位与国有农民的地位趋于一致。试行分阶段、不连同土地解放农奴。然而这一改革计划遭受包括来自国有农民和地主各方的反对和攻击,按基谢廖夫自己的话说:“不满情绪、多方挑剔、反对活动是普遍的。”

基谢廖夫的改革,虽然没有能够在尼古拉一世时期解决农奴制问题,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农奴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关系在俄国的进一步发展。国有农民管理方式的改革使地主从此不再能够擅自占有国有土地,不再允许将国有土地赏赐给私人;在国有土地上尚存的少量的劳役制被取消了。富裕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改善了农业经营状况。由于有组织的迁徙和份地定额的提高,农民缺地少地的矛盾多少得到了缓和。

文化

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加强了对自由思想和革命运动的镇压。他对待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阳奉阴违,表面称许实则冷漠。在对待大多数进步作家上,他更进行了无情镇压:诗人孔德拉季·费奥多洛维奇·雷列耶夫被绞死;“十二月党人”作家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奥多耶夫斯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别斯图热夫被流放服苦役;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波列扎耶夫因为写了反对农奴制的叙事诗《萨什卡》而被充军,最后死在充军地。格利耶陀夫死于德黑兰的雇用刺客之手。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西伯利亚。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对此总结说:“我国的文学史,或者是一份蒙难者的人名录,或者是一份服苦役的登记簿。”

外交

在对外政策上,尼古拉一世继续推行神圣同盟的宗旨,充当欧洲宪兵,相继镇压波兰1830年起义和1848年匈牙利革命。为扩张领土,进行俄伊战争第八次俄土战争,夺取了东亚美尼亚、多瑙河河口以及高加索黑海沿岸(除巴统外)的土地,将塞尔维亚、希腊、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但在第九次俄土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的野心被挫败,国际威望大损。

历史评价

亚历山大·普希金在1834年的日记中评价尼古拉一世说:“在他身上有很多士官长的东西和不多的彼得一世。”

轶事典故

尼古拉一世与普希金

普希金一生的主要创作活动正好集中在尼古拉一世统治期间。鉴于普希金的盛名,尼古拉一世无法对他采取严厉的审查措施,不得不在表面上做出一些让步。1826年9月,尼古拉一世接见了刚刚从流放地归来的普希金。在会见中,普希金直言不讳地说道,他曾希望在12月14日那天和十二月党人站在一起。尼古拉一世没有发怒,反而神态温和地表示,现行的书报审查制度不适用于普希金本人,普希金有完全的创作出版自由。事实表明,尼古拉一世个人担任了普希金的书报检查官。在会见结束后,尼古拉一世当着周围的人盛赞普希金,把普希金称为“俄罗斯最聪明的人”。

尼古拉一世从未真正信任过普希金,私下里把普希金称作是“自由派分子的领袖”,下令第三处的秘密警察对普希金进行跟踪。而普希金在流放归来的最初岁月里,对皇帝做出的亲和表态大为鼓舞,把尼古拉一世当作一位开明君主,并创作了一系列有关尼古拉一世的作品。但很快普希金就察觉到了尼古拉一世的两面手法,对沙皇的态度冷落了下来。

为了更好地控制普希金,尼古拉一世任命普希金担任宫廷侍卫,使得诗人整天盘桓在宫廷中,为公职而疲于奔命。普希金在决斗中身亡后,尼古拉一世替普希金偿还了他生前欠下的债务,并给普希金的遗孀和子女支付了大笔供养金。但是另一方面尼古拉一世在各方面限制各类纪念普希金的活动,限制普希金作品的出版,总之力图把普希金的影响缩减到最小。

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