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县

更新时间:2023-12-04 07:03

龙溪县,福建省旧地名,为漳州府附郭县,县城即今漳州市芗城区漳州古城。始置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史事沧桑,政区演变繁复,连绵已有1000余载。是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建制沿革

龙溪县是隋朝建安郡(大致相当于今福建省)属的四个县份之一(其它三县是建平、闽、南安),是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隋书》云“梁武帝除暴宁乱,奄有旧吴。天监十年(511年)有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其后,务恢复境宇,频事经略。开拓闽越,克复淮浦。平俚洞、破牂牁。又以旧州遐阔,多有析置。大同年,中州一百七郡县亦称于此。”按隋书,天监十年后,梁武帝才开拓闽越。故南宋漳州嘉定志,谓龙溪县建于梁大同六年。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将潮州的(义安郡)的绥安县和归属设立年份不详的兰水县并入泉州(后更名建安郡)的龙溪县。

唐初贞观间,分天下为十道,福建地区属岭南道管辖。到武周时,龙溪县(漳前地区)产生了重大变化。其原因如《八闽通志》所云:“嗣圣元年(即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维扬,潮梅间又有梁感者为之羽翼。朝廷遣玉钤卫大将军郡公李孝逸提三十万众以破之,而梁感之徒尚在也。陈元光父子奉命讨贼,兴建营屯,扫除凶丑,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又为之立郡县,置社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捐躯陨命而后已。”大周垂拱二年(686年),以龙溪县南境设立漳州,隶属广州。漳州于“开元十三年自(广)州管内割属福州,二十二年又改属广州。二十八年又改属福州”,这时龙溪仍不隶属漳州,据《旧唐书》云:“龙溪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属漳州。”

龙溪县始置时,县地在今龙海大部、芗城区华安县龙文区台商投资区全境和厦门海沧以及闽西一带。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兰水两县并入龙溪县,辖地兼有今漳州市和厦门的海沧及闽西一带。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龙溪县西部地域置汀州

元至治二年(1322年)从龙溪县30都中析出7个都(14~20都)及龙岩、漳浦县地置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割龙溪县21都7图、25都5图共12图归南靖县。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龙溪县境域为“东至同安县界八十里,西至南靖县界三十里,南至漳浦县界四十里,北至长泰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海八十里,西南至漳浦县界三十里,东北至长泰县界二十里,西北至漳平界一百五十里。东西相距二百二十里,西北相距六十里”。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1567年1月)桥龙溪县1~9都及28都之5图和漳浦县23都之9图置海澄县。县治在月港(今海澄镇)。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龙溪县境域为“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袤六十里。东至景庄墓七十五里,与泉州府同安县山边社分界;西至墨场上蔀水沟东三十二里,与南靖县沟西分界;南至九龙岭三十里,与南靖县马坪分界;北至梅水坑东二百四十里,与漳平县坑西分界;东南至石码龙海桥东三十二里,与海澄县桥西分界,西南至秀潭十五里,与南靖县径口分界;东北至五里亭三十里,与长泰县古溪分界;西北至月岭铺三十里,与南靖县寨仔后分界。”

民国17年5月,龙溪县华封(曾驻县佐)升制为华安县。龙溪析出二十四都的寨坂、银塘、沙建和二十五都的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封、珍山、大深、蓬莱大坑共14保属华安县。

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一区、二区设漳州市(今芗城区)。

1957年2月17日,南靖县程溪区外云、白云、程溪、塔潭、粗座、人家、官园、洋奎8个乡划归龙溪县。3月,同安县灌口区锦宅、金山2乡及角美墟的同安街、眠床街划归龙溪县。11月,龙溪县古塘、市尾、诗浦3个乡划归漳州市(今芗城区)。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属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67年4月,漳州市、龙海县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5月15日,漳州市、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漳州市、龙海县属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10月,漳州市革命委员会、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改为漳州市人民政府、龙海县人民政府,仍属龙溪地区行政公署

1985年7月,撤销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升为地级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设芗城区(以境内九龙江西溪别称芗江而得名),隶属地级漳州市。龙海县属漳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5月,龙海县撤县建市,由漳州市代管。

1996年5月,将漳州市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村委会,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村委会,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龙海市的郭坑镇,龙海市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崎岭、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科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村委会和梧浦村委会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成立龙文区,直属漳州市管辖。实际管辖范围为原龙海市郭坑镇步文镇(除长洲村和梧浦村外)的全部及原芗城区芝山镇土白、下洲2个村,其他实际分别为芗城区和龙海市管辖。

2011年7月,将龙海市角美镇角美开发区龙池开发区成立漳州台商投资区,直属漳州市管辖。

2013年12月20日,将南靖高新区(南靖县靖城镇),圆山新城龙海市颜厝镇九湖镇以及芗城区桥南片区)、芗城区天宝镇、大房农场、金峰开发区和龙文区蓝田开发区成立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属漳州市政府管辖。其中圆山新城和靖城园区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管园区。

行政区划

唐设乡、里、村(在城设坊)。宋初,设6乡33里115保,淳祐间改33里为30都。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城设3隅,附廓设4厢,在乡村设15都。

东北隅 行春街、东桥街、兴贤街、马坪街、旗纛庙前街、北桥街、桂林廿九街,共7街。

西隅 开元前街、后街、西市头街、布政司前街、硕仁桥街、察院前街、县前街、西桥街、观巷,共8街1巷。

南隅 南市街、花园前街、双门街、东坂后街、府学前街、龙骇瀛街,共6街。

东厢外 表忠街、迎恩街、新亭街、岳前街、草市街、御史巷、德安巷,共5街2巷。

南厢外 镇海楼街、驿路街、姜黄亭街、船头巷、栅尾下巷,共3街2巷。

西厢外 西门外街、社稷坛街、西湖社,共2街1社。

北厢外 威惠庙前街、岭下亭街,共2街。

一二三都 苏林、青礁、澳头、登瀛、嵩屿、长屿、郑井、海沧、卢渐尾、东坑排头、林东、马垅、渡头、沙坂、钟林、石囷、苏厝,共17社。

四五都 浮宫、禾平、溪东、高溪、陈墩、屿尾、际山、方田、青浦、车鳌,共10社。

六七都 排浦、双分、山东、中禾、洪埭、东头、渐山、龙井、溪坂,共9社。

八都 谢仓、太江、陈巷、溪头、桥头、儒山、蔡浦、珠浦、鹿石、河福、温林,共11社。

九都 桥头、祖山黄田、官山、屿兜、美山、普玄、侯山,共8社。

十一都 福河、文山、紫泥、南坂、院前、亭尾、卢洲、北江亭、许溪、浦边、南山、洪团、严林、蔡港、双埭、锦江、水居,共17社。

十二三都 水头、后林、莲浦、溪头、洪塘、上洋、塔尾、东山、田子、古县、邹林、下庄、林前、木绵,共14社。

二十一都 渡头、山美、双路、林前、山兜、新塘、梅溪、天宝、墨场、莲花,共10社。

二十二都 翁建、西头、登科、院前、黄柑石浦浦口、鸿山,共8社。

二十三四都 金沙、蓬洲、香洲、磁窑、松州、吴浦、鲁林、桃源,共8社。

二十五都 升平、龙岭、桃源、黄洋、迎富、草坂、宜招刘山、宜招东山、大深、良村、华封上营、华封中营、归德、奇叶、浦西、陈山,共16社。

二十六都 李林、霞石、赤岭、路边、孚美、吴坑、南坑、油车龙山、璞山,共10社。

二十七都 长洲、马岐、下尾、西坑、上苑、陈洲、浦头、东洋、岭兜、西浦、水居,共11社。

二十八都 江东、澳头、文甲、坂尾、勾东岑山、东山、北边、玉洲、浒茂、乌礁洲、深泥、乌泥仔,共12社。

二十九三十都 福井白石、沙坂、四望山、乌屿、石尾东、石尾西、石尾南、石尾北、石尾中、洪埭、新埭上、新埭下、清洋、橄榄屿,共15社。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朝廷批准析龙溪县一都至九都及二十八都之五图和漳浦县二十三都之九图,设置海澄县。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龙溪县设3隅3厢10都102图124保。

东北隅辖三图、西隅辖二图、南隅辖三图。

东厢 文昌、元魁、迎恩、东廓、附凤、岳口、官园、葱园、护满、田霞,共10保。

南厢 洋老洲、杉巷、姜待、上下沙、马惠、凤林,共6保。

西北厢 无图保。

十一都 郑黄高、方硕、王平、吴真、郑周林、王五伦、高许林、石码,共8保。

十二三都 诗墩、陈李伦、邹郑伦、杨郑吴、蔡林王、蔡美、林尾、马兴、芋园、木棉、任勤、连任、颜德贯、田西、唐吉、马洲、六协,共17保。

二十一都 康瑶坪、杨松、张郭李、谢前塘、怀安、南山、山尾、天宝、北山、西文、路边、塔尾、登坪、鲁行、山兜、陈曾、周伦、陈推、梅应、何方林、林怀、林堂、墨场,共23保。

二十二都 杨龙浦、黄柑、萧王陈、陈黄讲、郭坑、石浦,共6保。

二十三四都 陈宏、乌头门、磁窑、蓬州、洛滨、杏林,松洲,张奇、寨坂、金沙、银塘、沙建,共12保。

二十五都 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封、珍山、大深、蓬莱大坑,共11保。

二十六都 洋尾、田边、乌石、茶园、璞山、流岗、六石、西洋、坂头、内林,共10保。

二十七都 诗浦、浦头、蔡耀、陈洲、蔡润、李阳、蔡吉、林云、关下、蔡吴唐,共10保。

二十八都 乌礁、浒茂、太平、澳头、刘瑞,共5保。

二十九三十都 四望山、田里、新埭、洪岱、石美、白石,共6保。

民国初年沿袭清代保甲制度。民国17年9月,设区、村里、闾邻(时5户为邻,25户为闾,百户以上的市镇为里、乡村为村,20村里为区)。18年将村里改称乡镇,而以20至50乡镇设区。19年将乡镇扩大至千户,区亦改由10至50乡镇组成。23年5月以后实行保甲制度,10户为甲、10甲为保。23年8月,龙溪县辖7个区491个保。

民国17年(1928年)析华丰等置华安县

民国24年10月,龙溪县辖5个区,其中甲级区3个,乙级区2个。

民国28年12月26日,龙溪县划为6区,下辖15镇27乡438保。

第一区(文元区)

崇安镇 靖中前、靖中后、济美前、济美后、靖北前、靖北后、太古前、太古后、下营、修文前、修文后、兴东前、兴东中、兴东后、定威北、兴西前、兴西中、兴西后,共18保。

钟薰镇 西桥前、西桥后、大通南、南市、广南前、广南中、广南后、醒西前、醒西后、民西前、民西后、瀛州前、瀛州中、瀛州后、县前、县中、县后,共17保。

嘉庚镇 大通前、大通中、大通后、通中前、通中、通中后、西市、西街前、西街中、西街后、下碑前、下碑后、洋坪前、洋坪后、肃清前、肃清后,共16保。

霞园镇 镇台前、镇台后、小坑、北门、北廓下、联欢前、联欢后、公府前、公府后、康乐、东市、烈女、大岸前、大岸后、甘棠、洞口、田墘、鹤桥,共18保。

岱浦镇 洋均、马公、东辕前、东辕后、岳凤前、岳凤后、东头前、东头后、官园前、官园中、官园后、笃后、田丰、祈保前、祈保后、浦头前、浦头后、鱼市前、鱼市后,共19保。

文凤镇 凤霞、新行、附凤前、附凤后、园巷前、园巷后、教子、行春前、行春后、迎恩、元魁、顶田霞、文昌、文衡前、文衡后、上沙、下沙、下田霞,共18保。

南文镇 太武前、太武后、新兴、文川东、文川西、文川南、文川北、大路头、醒东前、醒东中、醒东后、米市前、米市后、竹巷东、竹巷西、草寮前、草寮后、竹巷南、竹巷北,共19保。

桥头镇 桥顶前、桥顶后、霞庄前、霞庄后、双庵前、双庵后、琪山、大观园,共8保。

第二区(古县区)

莲塘乡 庵兜、上园、下店、梅溪、田洋、蔡坂、墟底、林下、莲花、新春,共10保。

古林乡 巧山、竹崎、后石、庵前、东山、浦园、下林、园林、上溪,共9保。

衍福乡 内洋、崎林、仓里、桥埔、琪塘、衍护,共6保。

邹林乡 美山、蔡坑、田墘、锡林、木棉、顶叶、下叶、马岭,共8保。

凤洋乡 田下、田址、凤塘、洪塘、官溪、上洋,共6保。

颜潮乡 颜厝、里前、白洋、长边、水头、丹洲、洪坂、马洲、下宫,共9保。

翠山乡 雩林、象浦、翠林、东园、都洋、榜山、坂头、南林、独立,共9保。

霞文乡 崇福、溪头、福河、霞浒、港园、文店、文山,共7保。

平苑乡 陈厝、高厝、文苑、后苑、文里、沈岩、平宁、登第、鸿西、云洲,共10保。

第三区(石美区)

埭东乡 后山、坂美、吴宅、埭恒、塘边、大沙洲、课堂、东美、萧井、南园,共10保。

白榴乡 玉江、港内、洲头、霞坪、流传、杨厝、丁厝、蔡店、埔尾,共9保。

石美镇 沙坂、东门、石美、北门、埭头、南门、西边、辽西,共8保。

龙凤乡 霞边、石厝、上店、龙岱、庵头、北角、东山、内山尾、霞屿、洪边、田边,共11保。

第四区(郭坑区)

靖东乡 南阳、国卿、篁渡、扶摇、洛蓬、溪渡,共6保。

复兴乡 登科、龙头、科坑、苑浦、漳滨、翁建、建溪、朝阳,共8保。

振桥乡 埔尾、西溪、长福、市尾、下古塘、上古塘、岱林、流岗、楼内,共9保。

鳌头乡 洛梧、璞坑、凤山园坑、崎岭、书厅、蓬石、鳌浦,共8保。

修滨乡 诗浦、坪口、溪头、翰苑、碧湖、美屿、檀山、蓝田、梧桥、后房、西宅、石仓,共12保。

关霞乡 蔡坂、岭东、镇头、马崎、长霞、松洲,共6保。

第五区(浦南区)

南洲镇 下苍、黄道、诗坪、浦南束、浦南西、浦南南、浦南北、双溪,共8保。

沧埔乡 福青、浯沧、浦里、吉苑、金沙、洋美、南山、埔里,共8保。

龙园乡 鳌门、田边前、后园、寮里、田边后、坂园、乌石、丰乐,共8保。

北亭乡 下高坑、香亭、莱坑、蔡前、新厝、北斗前、北斗后、仙景,共8保。

五凤乡 高坑、下浦、上浦、塘边、五里沙、后巷、凤园、张坑,共8保。

宝塔镇 天宝、山美前、山美后、塔美前、塔美中、塔美后、墨溪、辂轩,共8保。

仙寨乡 皋塘、大寨前、大寨中、大寨后、月岭、仙都、洪坑、后寨,共8保。

铁峰乡 谢溪头、前山、铁塘、渡头、岭下、路口、金峰、山棠,共8保。

第六区(石码区)

自由镇 新洲、王宫西、面炙、西湖前、东路、霞庵前、新街、浸水、霞庵后、西湖中、西湖后、大码头,共12保。

平等镇 直扶、王宫北、丁酉、王宫南、公园东、甘棠、王宫东、大李厝、公园西、大田、新田、祖田、草埔,共13保。

博爱镇 王宫前、祥福、王公、古碗竹、下码、糖巷、天河、外市、中镇、锦江、桶漆,共11保。

互助镇 书巷、训经、新杉前、新杉中、大宫、新杉后、打索、王宫中、十六间、田里、琵琶、王宫后,共12保。

合作乡 街仔、巷内、下尾、中央、岸尾、锦田前、锦田后、溪墘前、溪墘后、紫泥前、紫泥后、世甲,共12保。

敬业乡 州头、二州、后头、庵前东、田岸、钱厝、东社、庵前西、市仔、过港前,共10保。

乐群乡 溪州、过港后、溪霞、桃源、新洋、草洪、仁和、巽玉、金定前、金定后,共10保。

民国29年6月,第一区的桥头镇改称桥南镇;第三区区署山石美迁至东美。31年,因乡镇组织逐渐健全,区署由6个裁减为3个(石码、石美、浦南),至34年区署全部撤销。

民国36年,设3镇18乡263保和1个特编甲

1949年龙溪解放初,全县设9个区,其中城关2个区、农村7个区。1950年11月,农村增设2个区;全县计11个区、101个乡。1951年6月,析龙溪城关区建制设县级漳州市。1952年,从五、六、八区析出,增设第十区(驻古塘);全县辖10区92乡3镇7街。1955年12月,将10个区并为古县、平宁、石码、城内、石亭、东屿、埔尾7个区,共辖101个乡(镇)。

1956年3月,城内区并入平宁区,石码区改为石码镇(区级),并将101乡(镇)并为44个乡。1957年2月,接管南靖县程溪区;7月,将东屿区改为东山区;全县共辖6区1镇53乡。1958年4月,撤区并乡,设石码镇和新厝、新塘、古县、崇福、榜山、城内、洪坑、天宝、林内、石亭、埔尾、浦林、郭坑、古塘、后坂、蔡坑、东美、鸿渐、石美、角美、程溪、下叶、官园23个乡。

1958年9月,撤销乡建制,全县设立先锋、胜利、红旗、海鹰、星火、卫星、火箭、程峰8个公社(共辖122个耕作管理区)和石码镇。1959年3月,公社冠以当地名称,并改耕作管理区为生产大队;7月,从天宝公社划出部分地增设浦南公社;年底,龙溪县共辖颜厝、九湖、榜山、紫泥、天宝、浦南、步文、角美、程溪9个公社(116个生产大队)和石码镇。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属龙溪地区专员公署

1960年1月,龙海县辖颜厝、九湖、榜山、紫泥、天宝、浦南、步文、角美、程溪、莲花、浮宫、港尾12个公社和县城所在地石码镇;2月,从莲花公社划出虎渡村以南的生产大队增设东泗公社;6月,石码镇改为石码公社;下半年全县辖14个公社、195个生产大队。1961年6月,龙海县划出天宝、浦南2个公社,九湖公社上墩、林内、前山3个生产大队,步文公社店上生产大队,以及后房农场,归县级漳州市管辖;同年,浮宫公社分为浮宫、白水、东园3个公社;全县共辖14个公社、267个生产大队。1962年初,由步文公社析出郭坑圩以北的生产大队增设郭坑公社;年底,全县共辖15个公社、282个生产大队。1963年7月,析石码公社的街道设石码镇,为县辖镇;分别析莲花、白水、角美、郭坑公社的街区设海澄、白水、角美、郭坑镇,为社辖镇。

1980年,石码公社撤销,并入石码镇。1984年夏收后,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街道改为居民委员会);9月至10月间,全县设石码、海澄、郭坑、角美、白水5个镇及程溪、九湖、步文、颜厝、榜山、紫泥、东泗、东园、浮宫、港尾10个乡。1988年1月1日,从港尾乡划出10个行政村增设隆教畲族乡;5月13日,改浮宫、程溪2乡为镇;12月29日,改港尾乡为镇。1991年,龙海县共辖14镇(石码、海澄、程溪、郭坑、步文、角美、九湖、颜厝、榜山、紫泥、白水、东园、浮宫、港尾)、1个乡(东泗)、以及1个民族乡(隆教畲族乡);共有22个居委会、512个居民小组,281个村、3695个村民小组。

1951年6月1日,析龙溪县城关一、二区置漳州市(县级市),隶属龙溪地区。

1961年6月,龙海县天宝、浦南2个公社,以及九湖公社3个生产大队、步文公社1个生产大队和后房农场划归漳州市。

1967年4月,漳州市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5月15日,漳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03月17日,成立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革委会属之。1980年11月4日,撤销漳州市革委会,成立漳州市人民政府,仍隶属龙溪地区。

1985年0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7月20日撤销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升为地级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设芗城区(以境内九龙江西溪别称芗江而得名),隶属地级漳州市。

1986年,芗城区分为市区、郊区2部分。市区设东铺头、西桥、新桥、巷口、南坑5个街道,共辖48个居委会。郊区设浦南、天宝2个镇及芝山、石亭2个乡,共辖82个村、2个居委会。

1988年,市区增设5个居委会(湖内、南丰、东湖、东岳、南坑北);新桥街道船民委员会改称九龙居委会。郊区浦南镇增设松州村

1990年,市区南坑街道增设洋筠居委会。至年底,芗城区辖5个街道(东铺头、西桥、新桥、巷口、南坑)、2个镇(浦南、天宝)、2个乡(芝山、石亭),共有56个居委会、83个村。

1996年0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8号):将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行政村,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行政村,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划归龙文区管辖。

1997年,面积264.6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5个街道、4个镇:东铺头街道、南坑街道、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巷口街道、芝山镇、浦南镇、天宝镇、石亭镇。区政府驻南昌路

2003年,芗城区辖6个街道、4个镇:东铺头街道、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巷口街道、南坑街道、通北街道、浦南镇、天宝镇、芝山镇、石亭镇。

2013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13]141号),将南靖高新区(南靖县靖城镇),圆山新城(龙海市颜厝镇九湖镇以及芗城区桥南片区)、芗城区天宝镇、大房农场、金峰开发区和龙文区蓝田开发区成立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属漳州市政府管辖。其中圆山新城和靖城园区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管园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芗城区辖四个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管委会。即浦南镇、天宝镇、石亭镇、芝山镇;新桥街道、西桥街道、南坑街道、巷口街道、通北街道、东铺头街道和金峰经济开发区芗城区奶牛场、后房农场、天宝林场五峰农场

1993年5月,龙海县撤县设市(县级市),辖14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石码镇、九湖镇、郭坑镇、角美镇、步文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程溪镇、海澄镇、东园镇浮宫镇白水镇港尾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国函[1996]38号)批准同意将龙海市的郭坑镇,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西洋、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科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行政村和梧浦行政村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划归新设立的漳州市龙文区管辖。

1998年末,全市总面积1115平方千米,总人口76.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9万人。辖12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石码镇、海澄镇、程溪镇、角美镇、白水填、浮官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共有19个居委会、243个村委会。市政府驻石码镇。

2003年8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龙海市撤销石码镇设立石码街道办事处的批复》(闽政文[2003]243号)同意撤销石码镇,设立石码街道,石码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区域及驻地与原石码镇所辖行政区域及驻地相同。

2010年04月国务院批准原龙海市管辖的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古属海澄县)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直属于漳州市政府管辖。

2012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将龙海市角美镇,角美开发区、龙池开发区设立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

2013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13]141号),将南靖高新区(南靖县靖城镇),圆山新城(龙海市颜厝镇、九湖镇以及芗城区桥南片区)、芗城区天宝镇、大房农场、金峰开发区和龙文区蓝田开发区成立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属漳州市政府管辖。其中圆山新城和靖城园区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管园区。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8号)同意设立漳州市龙文区:将漳州市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村委会,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村委会,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龙海市郭坑镇,龙海市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崎岭、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科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村委会和梧浦村委会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划归龙文区管辖。实际管辖范围为原龙海市郭坑镇和步文镇(除长洲村和梧浦村外)的全部及原芗城区芝山镇土白、下洲2个村,其他实际分别为芗城区和龙海市管辖。

截至2020年12月,龙文区下辖1个镇、5个街道:步文街道碧湖街道蓝田街道朝阳街道景山街道、郭坑镇。

2012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将龙海市角美镇,角美工业开发区、漳州龙池经济开发区设立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管辖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漳州台商投资区下辖角美镇龙池经济开发区(古属同安县),福龙工业开发区

2013年12月20日,将南靖高新区(南靖县靖城镇),圆山新城(龙海市颜厝镇、九湖镇以及芗城区桥南片区)、芗城区天宝镇、大房农场、金峰开发区和龙文区蓝田开发区成立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属漳州市政府管辖。其中圆山新城和靖城园区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管园区。

截至2020年12月,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九湖镇,桥南片区,颜厝镇,靖城园区(古属南靖县)、大房农场和林下林场

2021年2月2日,撤销县级龙海市,设立漳州市龙海区

截至2021年2月,龙海市辖1个街道、7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石码街道、海澄镇(古属海澄县)、白水镇(古属海澄县)、浮宫镇(古属海澄县)、港尾镇(古属海澄县)、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古属海澄县)、东泗乡(古属海澄县)、隆教畲族乡(古属海澄县)和龙海经济开发区(古属海澄县)、双第华侨农场程溪农场九龙岭林场

地理环境

位置

龙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东海和南海。

地形

龙溪县地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为北部、西部、南部三面环山,中部平原,东南部临海。主要山峰有大尖山、狮头大山、后沟尾山、泰岗尾山等。

气候

龙溪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充沛,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夏多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四季常绿。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到9月,6月最多。

水文

龙溪县境内河道属九龙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级河道九龙江北溪和九龙江西溪二条,总长35.8千米;河网密度为1.1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九龙江北溪,从境内浦南处流经下游郭洲头后分为南港和北港。其中,南港流至下游约1.5千米处的福河村与九龙江西溪汇流至乌礁岛;北港流经安山村。至此,九龙江北溪、西溪再次汇合穿越下游浒茂、乌礁二岛,分为南港、中港、北港,直至海门岛(海澄县),汇集九龙江北溪、西溪、南溪三溪之水进入厦门港注入东海。

自然灾害

龙溪县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冻害以及雷电灾害等。台风灾害年均发生2次左右,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发生在7月至9月。

自然资源

龙溪县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17种,包括非金属矿产资源10种,金属矿产6种,能源矿产1种。其中,地热矿区6个,资源储量:2912.44吨/日;长石矿区7个,资源储量:15.07万吨;高岭土矿区7个,资源储量:2091.33万吨;饰面用花岗岩矿区30个,资源储量:291.47万立方米;建筑用花岗岩(凝灰岩)矿区59个,资源储量:9930.54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矿区22个,资源储量:235.33万吨;矿泉水矿区16个,资源储量:3487.58吨/日。

发现墓志铭

开元二十九年前的龙溪县情况,旧志只字未提。不过近年在洛阳邙山出土的两块墓志铭可填补这段空白。这两块墓志铭分别是《大周故泉州龙溪县令郭君墓志铭》和《故泉州龙溪县尉李君墓志并序》。《大周故泉州龙溪县令郭君墓志铭》是大周长寿三年(695年),?州鸡泽县尉郭思元将其亡母葬在北邙山,并为其因征高丽溺水身亡的父亲招魂立合葬墓所写的墓志铭。墓志铭上半阕云:“大周故泉州龙溪县令郭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行节,□□该,太原人也。源乎高辛之才子,派乎周文之令弟,锡土始于下阳,受氏基于东国,虢郭声类,因而氏焉……君禀气中和,体兹上德,弱不好弄,在险弥恭,激清风以励怀,莍明月而澄性,多能天纵,博识自然,鼓腹而谣,书发愤而投笔。于时边隅不辑,公乃奋臂从戎,贾勇于行前,运筹于幕下。军还,饮至策勲,蒙授上护军,随班例也。后以文擢叙,授泉州龙溪县令。下车布政,表异于驯?,案部惩违,息奸于吠犬。秩满,转抚州南城令,丁艰不赴。属青丘背命,玄菟挺灾。军将等,以公早习戎昭,夙闲韬略,遂表公为鸡林道(今朝鲜)判官兼知子营总管,又奏公为押运使。于是扬舲巨海,鼓棹辽川,风起涛惊,船坏而溺,形沉水府,神往?文,其化迹之时,即唐咸亨二年之岁也。春秋四十有一。”

地理位置

墓志铭虽没有具体指出郭行节任龙溪县时间,但从“秩满,转抚州南城令,丁艰不赴,属青丘(道)背命,玄菟(郡名)挺灾”,应征卒于唐咸亨二年(671年)推算,其守制应不满三年,由此上溯,郭行节离任龙溪县令的时间应在总章元年(668年)左右。联系郭行节出任龙溪县令之前的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之子秘书监驸马督尉长孙冲被流放龙溪县南境———绥安故地,卒葬东垅塘(今属云霄县)可知,初唐时,唐廷已在漳前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并且作为流放流人地方。不存在所谓“六朝以来,龙江两岸尽属蛮獠”的问题。《故泉州龙溪县尉李君墓志并序》记载的是龙溪县尉李君,李君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冬,被贬为泉州龙溪县令,赴任路中,染病于杭州,二十四年六月卒于衢州信安县。其墓志铭节录如下:“二十三年冬……叨一尉之末班,左授泉州龙溪县尉,听天命也……维舟于浙江之滨,遘病于杭州之馆……过桐庐而不愈,望玉山而日臻,溽暑方炽,羲和亨午。次于衢州信安县之籍坊……鹏图不振,鸺鸟飞来,六月即望十九旁死,魂安寝而化物泊始,善终也。”该墓志铭有助于解开初唐从江浙一带入闽的通道之谜。由“过桐庐而不愈,望玉山而日臻”,清楚表明到唐开元末,由江浙陆路入闽,仍必须走江西玉山,即从今武夷山分水关入闽,而非走浙江须江———浦城线。也证实《资治通鉴》云须江———浦城一线为唐末黄巢入闽所开之山道之非假。

意义

郭李二君,漳志均无载。两人一令一絬,命运不同。郭行节升官入闽,任满回乡;而李某却因被贬入闽,病死途中。但都为后世留下一方珍贵的墓志铭。这两墓志铭的出土,可以说是填补了漳州早期历史,尤其是九龙江流域的空白,有助于完善东晋南朝到初唐时期的漳州历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